社論 / 「美國優先」的戰略短視與交易思維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再度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開砲,指責烏克蘭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已被俄羅斯實質佔領,損害和平談判。川普稱澤倫斯基是「沒有牌可打」的人,更放狠話稱「或者他可以再戰鬥三年,直到失去整個國家」。全世界再次感受到被美國背叛的悲哀,相信美國、相信川普,下場就是亡國。川普政府對烏克蘭政策的轉變,根植於其「美國優先」理念下的交易性外交思維。這種思維將國際關係簡化為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完全無視盟友間的信任價值和長期戰略利益。
美國政府對克里米亞問題的態度轉變令人不齒,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歐巴馬政府雖未提供實質性軍事援助,但至少明確反對俄羅斯的吞併行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如今,川普政府如今卻準備承認克里米亞被吞併為俄羅斯領土,這種180度的政策逆轉不僅背叛了烏克蘭,也背叛了美國自身長期堅持的國際法原則。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曾深度介入烏克蘭戰事,美烏共同策劃了包括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港襲擊在內的多項軍事行動。當時烏克蘭依靠這些支持取得戰場優勢時,美國被烏克蘭視為可靠的盟友;如今當戰局艱難,美國卻準備抽身而退,甚至要求烏克蘭割讓領土,這種功利主義的盟友關係,暴露了美國外交中「有用則用,無用則棄」的殘酷邏輯。
國務卿盧比歐的表態極具代表性,他說:「這不是我們的戰爭。我們沒有發動它。美國過去三年一直在幫助烏克蘭,我們希望它結束,但這不是我們的戰爭」。這種言論徹底否定了美國作為西方領袖的責任,也暴露了其對歐洲安全秩序的無知。川普團隊的提議內容更令人震驚:承認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解除對俄制裁、排除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能性。這些條件無異於要求烏克蘭無條件投降,卻冠以「和平協定」的美名。
美國的背叛行為背後,隱藏著與俄羅斯做交易的算計。盧比歐暗示,川普政府視「烏克蘭和平」只是美俄關係更廣泛、有利可圖的重新配置中的一項議程,其他更涉及能源交易、太空探索和採礦合同。換言之,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正在被明碼標價,準備作為美俄交易的籌碼。這種商業思維應用于國際安全事務,不僅道德淪喪,而且戰略上極度危險,它向全球傳遞的信號是:美國的承諾將隨著政府更迭而變,其盟友關係建立在短期利益而非共同價值之上。
烏克蘭戰爭屆滿三年,世界站在一個關鍵十字路口:是堅持原則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還是向強權政治屈服?美國的背叛選擇可能帶來一時的虛假和平,但必將付出長遠的道德與戰略代價。當歷史審判這一刻時,那些為短期利益而出賣盟友的決策者,終將面對嚴厲的道德譴責。烏克蘭的悲劇也提醒我們:國際政治中,沒有比盲信盟友更快的自毀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