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從1月中旬起舊停止預約採購美國產大豆和玉米,也減少採購棉花,為保持農產品穩定供貨,中國近期甚至增加從巴西等國採購大豆,在一週內與巴西簽訂至少240萬噸的採購合約。而這些農產原本是想要對美國採購的,關稅戰本身就是一把雙面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尤其川普強勢、霸道的作風,反而加劇了對美國自身的傷害。他自信美國市場龐大,認為各國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長期賺取大量美元,便誤以為其他國家不敢反抗,只能接受他提出的條件,然而,他低估了關稅戰所帶來的副作用。
當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產業空心化等問題接踵而來,美國國內只留下與民生無關、專為富人服務的高科技與金融產業,而大多數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卻需仰賴進口。當關稅提高,最終成本仍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民眾需支付更高價格購買日用品,生活成本大增,對原本經濟壓力已重的基層民眾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川普的高關稅政策也引發廣大反彈,全美超過一百個城市、超過四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川普的支持度已降至40%,如今關稅政策的弊端逐漸浮現,種種跡象顯示,這場貿易戰最終恐將以失敗收場。
日經中文網近日的報導,點出一個令美國農民震驚的消息,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外國企業預約採購大豆和玉米的相關情況,2025年1月16日之後,中國採購大豆的數值為零,但在2024年8月之後至2025年1月16日之前,每月都有多筆中國企業採購的紀錄。為甚麼美國農民的大豆賣不出去了?他們應該非常清楚原因所在,川普總不能再怪是中國偷了他們的大豆吧?
川普的關稅政策敵我不分,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韓國等傳統盟友無一倖免。他的言語往往粗暴且具侮辱性,政策執行則朝令夕改,毫無穩定性。曾一口氣宣布對全球逾百國施行對等關稅,卻不到一天就將生效日期延後九十天,甚至將手機、平板電腦與一般電子用品列為關稅豁免,令人無所適從。面對川普的高壓手段,部分實力較弱的國家如越南、柬埔寨與台灣等,不得不選擇妥協。然而,超過七十個國家紛紛要求與美國協商,部分較具實力的國家則研擬反制措施。
中國大陸尤為強硬,對美國課徵的34%關稅立即做出對等回應,並實施稀土禁運,對特定美企進行懲罰。川普原以為中國不敢反制,沒想到遭遇堅決回擊,惱羞成怒下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使總稅率達84%。中國則步步為營,最終將對美關稅提高至125%,並明確表示此稅率下,美國商品幾乎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拒絕與川普展開無休止的加稅遊戲。結果,美國這個昔日的世界霸主,在川普混亂、對抗式的關稅政策下,國際形象大損,大國風範蕩然無存。當美國的國力逐漸衰退,世界也逐漸看清其底牌,未來恐難再如過往般呼風喚雨、號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