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解放日」新關稅政策宣布震驚了全世界,並引發了全球貿易戰的擔憂。全球股市應聲下跌,關稅的規模和範圍令投資人感到措手不及。面對川普將對台灣商品課徵32%關稅的強硬宣示,賴清德政府的回應可說是軟弱無力,不僅暴露了執政團隊在國際經貿談判上的外交無能,更凸顯其缺乏捍衛台灣產業利益的決心與魄力。
首先,賴政府一再強調「持續溝通」、「深化夥伴關係」等外交辭令,卻未能提出具體可行的因應方案。固然台美關係至關重要,但過度一面倒的外交思維,反而可能限縮台灣的國際戰略空間。政府應該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建立更廣泛的經貿合作網絡,而不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甚至與大陸為敵自斷經脈。
更令人不解的是,賴政府似乎完全忽視了產業界的憂慮。據估計,若川普的關稅政策付諸實施,台灣電子、資通訊等重要產業將遭受重大衝擊,恐導致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流失。然而,政府至今未見提出任何具體的產業轉型配套措施或開拓新興市場方案,只會編預算補貼然後再自肥,這種漠視民生的態度令人髮指。
賴政府這種畏首畏尾的外交作為,不僅無助於解決當前的經貿困境,更可能危及台灣的長期發展。在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的今日,台灣更需要一個有魄力、敢作為的政府,而不是只會說漂亮話的外交白癡。期待賴清德政府能夠痛定思痛,立即改弦更張,否則,台灣恐將在這場國際經貿角力中淪為棄子。面對強權,我們需要的是昂首挺胸的氣魄,而不是一味屈膝退讓的軟弱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