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了許久的電費漲價問題,賴政府拍板不漲了,明白人想也知道,這是因為大罷免,怕漲價引來民怨,影響大罷免票房。不過台電虧損嚴重問題還在,終究羊毛出在羊身上,台灣能源問題不解決,台電虧損仍是全民負擔。
這又回到基本面,台台電的窘境,源頭就在民進黨政府的錯誤能源政策,而一切肇因於該黨的非核神主牌。就連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指出「讓核電幫忙,可以每年替台灣省下N千億」;可見恢復核電,才是台灣能源徹底解方。
童子賢對於使用核能始終不改其志,他主張3成綠電、3成核能、4成火力發電才是台灣發電的黃金比例,並建議應參考瑞士的能源政策,瑞士50%為核電。他自況只是「草民」,能源政策並非由他決策,但他卻是賴清德欽點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獻策人;他和賴清德的淵源以及所受重用,仍讓人們對台灣能源的未來還不致悲觀絕望。
以往發生停電,民進黨政府都拗說停電並不意味缺電,外界直指民進黨非核神主牌對能源政策影響至鉅,行政院卻說能源政策沒什麼問題,「或是許有產生缺電的情形,因為整個電力供應採取電網,有相當的脆弱性和問題存在」;說法深奧難懂,不缺電卻沒電用,不是備增政府的無能跟惡意?
面對缺電民進黨政府始終寄望燃氣供電能替代核電,但永無可能,而且燃氣來源變數極大,例如烏克蘭戰爭爆發,天然氣價格也暴漲,俄國是天然氣供應大國,台灣以往有一成以上的天然氣由俄國進口,另外燃煤也有兩成多來自俄國。俄烏情勢,就相當程度左右燃氣成本。
台灣燃氣以往除了向俄採購外,多數從歐洲進口,歐洲天然氣至少1/3從俄國進口,歐盟跟俄國決裂後,天然氣來源大量短缺,自顧不暇,更增台灣採購困難。在歐盟制裁之前,中東天然氣生產國就提出警告,歐洲若跟俄羅斯斷氣,將找不到替代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天然氣因俄烏大戰價格翻倍,俄國跟歐盟斷氣後,最大出路應該是轉輸中國大陸;賴政府難道能涎臉求告大陸供應天然氣嗎?
俄羅斯也是煤炭大國,也是台灣1/4的燃媒來源,歐戰必然讓這些能源價格飆升,且物以稀為貴。俄國遭歐美經濟制裁後,不僅貨幣跟中國大陸迅速建立新的機制,燃氣礦產也必然從歐美大量轉銷中國大陸。台灣能源的窘困將數十倍於往昔。民進黨政府縱想大燒特燒煤炭,卻受限於貨源。這些都是死抱非核神主牌的能源困境。
能源專家舉證歷歷,計算出台灣原有三座核電廠延役,每年可立即提供四百億度電力,若恢復核四,兩部機組又可增加二百億度電力,缺電問題自可迎刃而解,恢復核電可大大減少對綠電及氣電依賴,也才能徹底解決能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