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台灣十個多月的賴清德除了鬥,仍然是鬥,外挑大陸,內鬥在野,罔顧民生經濟,國政一事無成。當前他執迷於對藍委的大罷免,希望翻轉執政黨國會逆勢,讓自己取得完全執政,遂其獨裁意志,因此不斷操作抗中仇中,將在野打成中共同路人,並路走極端,定調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不惜求戰引戰。
對內製造分裂對立、擴大內憂,對外因執著於台獨理念,引來解放軍演,外患不止;賴清德似已渾然忘卻他是少數總統,說過少數應服從多數,卻斷章取義於多數須尊重少數。他若不調整其台獨務實態度,回歸民主尊重多數民意理念,台灣未來三年將是多事之秋。
賴清德宣布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大有向川普叫板之意。川普上台後,對台灣只關注晶片,極力想將台積電移到美國,在以關稅施壓後,賴清德終於送上台積電,台積電魏董還跑到美國向川普輸誠,宣布在美國投資千億美元,川普還加碼到兩千億。儘管台積電奉命移美,但川普卻對保護台灣不願鬆口,只說任內可讓大陸不致攻台。賴清德因此進一步大動作挑釁大陸,宣布為境外敵對勢力,企圖擦出兩岸火花,博得川普關注。
這情勢有些類似2022年烏克蘭戰爭前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了加入北約及收復俄戰領域,聽從拜登之意,挑釁俄羅斯,引爆俄烏之戰,三年多來,烏克蘭家破人亡、哀鴻遍野,至今仍求和不得。
烏克蘭已難逃被川普論斤秤兩賣的命運。川普已跟普丁有默契,雙方必有利益交換,對烏克蘭的剩餘價值各取所需。川普極為覬覦克蘭的稀土,表示只有烏克蘭用稀土礦產進行交換,美國才會繼續提供援助,但不提供安全保證。
三年前澤連斯基野心勃勃,接受拜登慫恿,跟俄羅斯翻臉,自以為靠著歐美列強,可以收回被俄國佔據的領地,還配合拜登的東擴計畫,以為可加入北約,成為跟俄國平起平坐的強國,期間還受到一向仇俄西方媒體的吹捧,奉為戰爭英雄,如今烏克蘭淪為刀俎上的魚肉,還沒算上戰爭三年,烏克蘭的人民的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活生生演繹英雄淪為狗熊的例子。
國際常將台灣跟烏克蘭相比,有「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之說,大陸曾駁斥此說,認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不能相提並論;蔡英文當政時也強調台海局勢和烏克蘭局勢有本質上的不同,並不認為她的兩岸政策會造成台海衝突,當時她的閣揆蘇貞昌及陸委會官員也一致斥為來自境外的認知作戰;但時任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及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後來又接連提出此說,意在警告台灣應加強自我防衛能力。
蔡英文否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未料他的繼任者賴清德卻超前部署,經常表示備戰才能嚇阻敵人,預演烏克蘭第二,在實務上,召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即所謂的全民皆兵,宣示建立40萬民兵,讓全民皆兵應付來襲的解放軍。兵源來自警、消及義警、義消,還有其他民間團體,甚至保全、計程車司機都難倖免,順手捻來都是兵。
台灣如果不幸走到這一步,恐怕不像賴清德侃侃而談的能從容因應,戰火之下,人心惶惶,台獨政權恐怕不容易逼迫全民皆兵,幫台獨死戰到底。另外對岸難道不會顧及兩岸親情,建構一套比賴清德「防衛韌性」更平和安全的保障機制,以安定人心?
但台灣非成烏克蘭第二不可嗎?賴清德一味備戰,為引戰所可能帶來的後果建構防衛韌性機制,他的全民皆兵,民兵數量甚至兩倍於正規軍不止,可見他已綢繆戰敗準備,然則何來實力確保和平」之說?其實求取和平根本之計,還在兩岸溝通,重啟交流之路,建立友善互動。烏克蘭之鑑在眼前,就看賴清德是否以蒼生為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