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大選自民黨敗選 石破茂面臨逼宮

 執政聯盟淪少數執政黨 可能成短命內閣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自民黨與公明黨合組的執政聯盟,在第50屆眾議院大選以敗選作收,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小泉進次郎已為敗選請辭負責,黨內也出現首相石破茂應下台的「逼宮」聲音。執政聯盟席次未取得過半,註定淪為「少數執政黨」,執政困難重重,回顧日本過去少數執政黨,最終「短命」的案例不少。
投開票的眾議院大選應選465席,包括單一選區289席及比例代表選區176席。石破茂將執政聯盟能否獲過半數席次視為大選「勝負線」,結果是自民黨在這次大選所獲席次大幅滑落到191席,較選前減少56席,加上公明黨的24席後也不過215席,要達到能掌握執政權的過半數233席至少還需要18席。
大選結果出爐後,日媒「日刊體育」報導,「石破首相的退陣(下台)論」已進入社群平台X的熱門搜尋趨勢。富士新聞網報導,自民黨內有聲音指出,「光是(小泉)進次郎請辭還不夠,首相和幹事長也應該要辭職」,不過,「逼宮」聲音似乎並未廣泛擴散。
讀賣新聞報導,自民黨與公明黨在大選獲得席次加總不到半數,自民黨內已出現總裁(黨主席)石破茂下台的聲音。就算跟無黨籍議員合作,如果成為「少數執政黨」的話,自民黨希望藉由跟國民民主黨等政黨在各項政策合作的「部分聯合」方式繼續執政,但跟在野黨方面的協商也可能遇到困難。
石破茂原本希望把9月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及新內閣上路的氣勢,原封不動地帶進眾議院大選,所以在10月1日就任首相的8天後就解散眾議院,並在26天後舉行投開票,以「戰後最短日程」因應這次的大選決戰,沒想到選舉結果事與願違。
讀賣新聞分析,像是在1994年4月成立的羽田內閣(新生黨黨魁羽田孜組成的內閣)。雖然在首相指名選舉中,新生黨和社會黨站在同一陣線,然而在內閣成立之前,社會黨就退出了聯合執政聯盟,導致執政黨失去眾院過半數,成為了「少數執政黨」。
1994年6月,由於內閣不信任決議案預料將被通過,羽田內閣不得不自行總辭。羽田孜的首相在職天數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2短,僅為64天。
另外,1953年,前首相吉田茂於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接受質詢時,激動下爆粗口怒罵「混蛋」,導致眾議院全體議員不滿,隨後通過內閣不信任案,眾院選舉於1953年4月19日提前舉行。該次選舉,執政的自由黨沒有取得過半,不過在首相指名選舉的決選投票中,因為無效票和棄權過多,吉田茂得以當選,這也是他第5度組閣,成為了「少數執政黨」。
儘管吉田內閣和其他政黨聯合執政,但在1954年12月提出內閣不信任決議案後,吉田內閣在執政569天後被迫總辭。接任的鳩山一郎政權同樣是少數執政黨,並在執政的下個月就宣布解散眾議院。
當前情況是,石破茂政權成為了「少數執政黨」,接下來預料將拉攏在野黨取得合作。對此,石破茂今天下午在記者會被問到是否正在思考與公明黨以外的政黨組建聯合政府,他表示,「現階段沒有考慮」,對此持否定態度。
不過,他也說,願意與在野黨建立合作關係,仍保留了一絲可能性。石破茂表示,「有一些政黨的議席大幅增加,對於這些政黨的主張獲得國民的理解和共鳴,我們必須謙虛地接受,並且沒有猶豫地採納當中可取的部分。」從石破茂的話語中可以得知,他希望透過與在這次眾院選舉中議席大增的國民民主黨達成共識,以便推動預算案和各項政策。
眾議院選舉後,石破政權面臨的首個難關就是將於下月初召開的特別國會。在特別國會上,石破內閣將總辭,由新選出的議員組成的眾議院,以及參議院進行下一任首相的指名。石破倘若再任的話,第2次石破內閣將上路。由於執政黨沒有確保過半數,首輪投票可能無法得出結果,將在前兩名之間進行決選投票,因此必須確保與在野黨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