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更新高峰論壇 聚焦都更新挑戰

中華都市更新全國總會理事長江宏志建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召開跨部會協調會 解決各縣市危老都更問題

關心都更及危老重建的各界人士,坐滿台北市議會的會議廳。(洪建群攝)
中華都更全國總會人員與理事長江宏志合影。(記者張毅攝)
在四場精彩演講後,由四位主講人現場回答問題。(記者張毅攝)

【記者張毅採訪報導】中華都市更新全國總會辦理第十一屆都市更新高峰論壇「都更新挑戰」,邀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國家住宅更新全國總會董事長花敬群等人蒞臨,同時有四場演講。理事長江宏志強調,全國各地都更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資金,建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解決各縣市危老都更的問題。

理事長江宏志致詞。(記者洪建群攝)

理事長江宏志表示,為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創造良好的溝通 台,已連續十一年舉辦都更高峰論壇,都更論壇通過多次研討會、實地考察和專家交流,積累寶貴的建議。本屆都更高峰倫壇分為四大主題,包括從0403花蓮震災,談災前預防與災後重建;從災害防治個案及總體性的觀點,提出都更危老的新遠景、新目標、新配套;內下部推動淨零碳建政策解析;推動防災型都更新機制,擴大政府主導都更能量提升民眾參與動能等四大主題。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江宏志指出,都市更新不僅是對城市空間的改造,更關乎市民生活質的提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老舊社區的改造、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環境保護等。這些挑戰需要共同努力,尋找創新解決方案。
他說,由於目前全國各地的都市更新,不論是公辦都更或是私辦都更,或是危老重建,都需要資金或是向銀行借貸,資金問題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建議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解決當前都更及危老重建的問題。
江宏志強調,希望通過這次論壇及討論,能集思廣益,碰撞出更多創新的火花,為都市更新注入新的動力。攜手並肩共同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從0403花蓮震災談災前預防與災後重建
林佑璘:補助建物弱層補強 已有57棟定案

【記者張靜惠採訪報導】內政部國土署簡任正工程司林佑璘從0403花蓮震災談災前預防與災後重建,她表示,行政院第3902次院會通過投入285.5億元協助0403震災復原重建,震災張貼紅、黃單之住宅類建築物,補助弱層補強每件最高450萬元提高至1,500萬元,已辦理10場說明會,已有57棟申請經核定案。
林佑璘表示,0403地震多處建築物受損傾斜,以花蓮天王星大樓、花蓮富凱大飯店及新北市土城華夏最嚴重,災害發生後,內政部馬上在花蓮成立應變中心一級開設,相關部會均在第一時點派員進駐,實施各項緊急應變措施及處置行為,掌握災情的發展,行政院長陳建仁馬上到花蓮勘災,到應變中心了解災損整個搜救應變措施,院長看到災民受到的困難,相關復原重建,指示相關單位以從優從速、從簡原則,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內政部國土署簡任正工程司林佑璘,談0403花蓮震災談災前預防與災後重建。【記者張靜惠攝】

林佑璘表示,行政院通過投入285.5億元協助0403震災復原重建,陳建仁院長在民宅重建的部分,指派內政部在花蓮成立危老重建專案辦公室,隨時提地震的諮詢服務,花蓮地震後政府強制拆除的紅單黃單的建築物共336件。
針對民宅重建復原的重點,集中在花蓮,不完全鼓勵辦理重建,受損可以透過補強,就可以提升耐震能力,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壽命,重建是一個選項,但不會是唯一的選項,336件如果是紅黃單,透過結構補強就可以提升耐震能力,建議行使輔導修繕補強,經過政府的鑒定為紅單,而且強制拆除的,花蓮有17處社區,鼓勵加速重建的業務,可以是危老重建也可以都更重建,也有一般重建,不管選擇哪種重建,政府都可以協助。
針對建築物補強的部分是0403花蓮地震的大宗,大部分的建築物可以透過耐震補強的,政府協助措施災損建物耐震補強震災張貼紅、黃單住宅類建築物,補助弱層補強每件最高450萬元,並提高至1,500萬元,重建會依照產權的狀況、居民的意願與基地的大小,選擇危老、都更或一般的重建。
林佑璘表示,政府協助措施災損建物危老重建計畫規劃費用每案件5.5萬元,重建工程貸款信用保證每戶最高300萬元,重建住宅貨款利息補助每戶最高350萬元,不願参與重建者則協調賑災基金會以士地市價價購之,自用住重建工程最高每坪12萬,上限360萬,1人1戶。
林佑璘表示,至於預防與重建的災害防救,基本計畫以大建物震不倒,確認結構安全,中震可修,耐震補強提升建物耐震能力,小震不壞以都市危老建物優先更新重建為主。台灣30年老屋眾多,因應防災需求重建、補強、修繕都是選項,可以分階段整合推動,重建形式多元 ,只有適合的,沒有不用錢的,要自助、互助才有人助。

國家住都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
林啟賢談公辨都更創新策略元多機制

【記者張靜惠採訪報導】國家住都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林啟賢,就公辨都更創新策略元多機制與都市願景為題,他表示,困境突破與創新策略有都計變更、跨區權變、創新招商機制、複合式開發等方式來達成。
兩年前台灣的30年老屋還沒有突破50%,目前台北市的30年以上老屋從50%提升到目前73%,老屋改建的速度不如老舊的速度,尤其是都會區,雖然老屋並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但老房子電梯跟停車位跟其他的設施比較不足以因應目前老人化的社會。
老屋重建並不是唯一的選項,只要房子還能使用,如何讓老屋延壽,都更或危老是另外一種方式,台北市66萬棟的老房子,不管是進行都更或危老,目前就只有一千多案件而已,它可能是個危機,也可能是個轉機,或是一個更大的商機。

國家住都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林啓賢,談公辨都更創新策略元多機制與都市願景。【記者張靜惠攝】

國家住都中心不斷地進行都更,公辧都更或舍宅新辨,希望在過程中創造一個可能被學習的模式,只靠政府或者一些單位,來讓如此大量的老屋在短時間改建後處理,相對的是會提高難度。
在信義區有作連鎖式的都更,來改變松山車站大五分埔地區,讓它有被操作的可能性,在六處基地從市民大道到忠孝東路的中間塊地,它面臨到最大的問題是當初使用到這幾塊土地的中華基金會是屬於有屋無地情況,有可能成為都更2.0案,這五個案子可能在年底都有機會招商。
困境突破與創新策略,一是都計變更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有限度放寬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內容,為整體開發的計畫限制解套,佳宅開發允許總量1/3住宅使用15%行政附屬設施。二是跨區權變,以跨區權變提升全案財務可行性,減少政府興建辦公室的財政支出,增加廠商出資誘因。行政專用區1/3住宅使用。
三是創新招商機制,設計特殊招商條件,在公、私有土地夾雜,且土地條件慰殊之情形下,保障原住戶居住權益風險及人事。四是複合式開發,提出公、私共榮,並與市民共享的建築設計及商業設施、經營方案,打造鄰里共好的國家級行政園區。

國土署建築管理組長
高文婷:新法強制建物設光電 創造光電能量

【記者張毅採訪報導】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築管理組長高文婷,主講內政部淨零碳建築的政策解析,認為台灣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碳,就必須要低碳與節能,就是要創能、儲能、節能及配套措施。而目前政府推動新建建築物強制太陽光電新制,以創造光電能量。
高文婷表示,新建建築物強制太陽光電新制的法源,就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創造光電的能量;條例中規定,建築物的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者,除有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外,起造人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建築物範圍、一定規模、一定裝置容量與其計算方式、受光條件、可免除情形及其他相關事項的標準,由中央建築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國土署建築管理組長高文婷的演講。(記者張毅攝)

高文婷指出,經濟部重新檢討具體目標值,今年為止每年光電進帳,目標值2GW,包括地面型1GW、屋頂型1GW(新建屋頂 0.2GW,既有屋頂 0.8GW);經濟部明年的20GW光電,訂定屋頂型為8GW加上地面型12GW,一共20GW的光電。
她強調,新建建築物的節能部分,包括外殼節能效率、空調節能效率、照明節能效率等;同時進行減碳,包括減碳率、固定設備排碳、公用機械及碳排密度等。能源效率綜合檢討,讓能源效率法制化,公私建築物一起來做。未來新建建築物節約能源設計,包括外殼、空調、照明設備、昇降梯、熱水器、通風設備及揚水泵等,都要符合節能的標準才行。
她說,台灣在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就必須要在發電、省電及低碳三方面努力,發電方面今年即將預告,新建建築物太陽光電新制上路;在省電方面今年也即將預告新建建築物能效法制化新制上路;強調未來是「得碳者、得天下」。

北市副市長張溫德:推動防災型都更新機制
預防災害與降低損失 才是核心關鍵 防災思維與災防意識 必須進到市民生活當中

【記者張毅採訪報導】台北市政府副市長張溫德的演講題目,推動防災型都更新機制,擴大政府主導都更能量,提升民眾參與動能。他是北市府團隊延攬自內政部的要角,歷任內政部參事、國家住都中心執行長、新北市府都市更新處長、新北市府城鄉發展局副局長、北市都市更新處總工程師、北市都發局副總工程師。

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的演講。(記者張毅攝)

副市長張溫德表示,為防範未然,都更八箭加速辦理,以增加誘因,公私協力以加盟方式來做,加速審議、加碼提高獎勵。包括五工具加上三專案,公辦都更降低門檻、民辦都更修法放寬、審查加速通關、危老排障礙、電梯加碼辦;再加上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整建住宅專案計畫、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575專案計畫 。
張溫德指出,都更八箭推動成果,據今年統計截至九月底,台北市都市更新案報核數量,已有141報核,已高於去年整年度報核量。舉辦超過169場法令說明會,已超過去年數量的一半,且法令諮詢櫃台接獲民眾來電洽詢次數,已達2,963次。
預防災害與降低損失,才是核心關鍵,張溫德這樣說。花蓮0403地震,通報2140件建築災損,判定2紅單26黃單;因此,防災思維與災防意識,必須進到市民生活當中。
張溫德強調,大都更的新思維首先是減災,公民安全意識教育、環境空間機能整備、日常預防整理維護、公安申報責任保險、災害潛勢盤點指認;其次是整備工作,社區防救組織培訓、防救宣導演習推、公安檢測公設檢修、設備充實補強整建、中繼資源開發儲備;還有災害發生時的應變,災情蒐報及權責聯繫、應變動員及資源調度、災區管理及警戒管制、二災的防止及危樓處置、避難疏散及收容安置;最後是災後的復建,環境復原及建物更新、加固補強及中繼安置、創傷輔導及常規回復、慰問補助及替代配套、經驗檢視及策進檢討。
張溫德說,大都更時代要有都更制度的配套法令資金技術;防災思維導入智慧生活日常;應變體系要整備社區防災系統;災防共識加強在地溝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