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幫寧綜合報導】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25日發布國防評估報告,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表示,國軍當前3個新趨勢包括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但決策過程,卻充滿外力的投影。蔡政府第2任期間,是外國因素介入國防決策管道聲量最大的階段,這些將成為現任總統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隸屬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的「和平與安全中心」25日召開記者會,發布「2024國防評估報告」,邀請黃煌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前國防部參事劉立倫出席。黃煌雄表示,1990年代以來,國軍歷經10年兵力案、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的組織變革,一貫精神便是組織減肥或瘦身。
黃煌雄指出,隨著海軍岸置飛彈大隊等兵力的擴編,以及提升後備戰力,都從根本上逐漸改變先前的趨勢,國軍今後將很難瘦身,可能會增胖,預期幾年之間,國軍的總員額就可能回復到精進案的水平。
黃煌雄認為, 他擔任監察委員12年期間,和歷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都有深度的對話,這些主事者都是在法定的機制與流程下,完成其軍事生涯旅程上重要而艱難的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上,幾乎完全不受外力的介入與干擾。
黃煌雄說明,當前的3個新趨勢,包括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特別是1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在決策過程上,卻充滿外力的投影,不僅包括外國政府,也包括外國國會議員等,都想發揮對國防決策的影響力。蔡英文政府第2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也最大的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為賴政府的歷史重擔。
劉立倫則解釋,現有國軍預算員額,不足以容納1年制5萬多名義務役員額,如果不縮減志願役的員額,勢必導致國軍原有21.5萬的總員額擴增。劉立倫認為,2023年維持經費為新台幣1786億元,2029年以後可能要額外增加168億元的人員維持經費,若再加上國防部承諾的訓練項目,若國防預算規模無法擴增,將排擠到軍事投資經費,陷入軍事投資與特別預算糾結的惡性循環。
李喜明表示,發布國防評估報告,是正面性提供國防部建言,這些面向是外界較少關注的,報告不是要去批評,是希望大家可以思考國防資源如何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