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捕蚊燈」病媒監測揪出隱藏性孳生源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登革熱防疫遇上梅雨季,最頭疼就是雨後積水容器是否儘速清除?攸關病媒蚊孳生關鍵,衛生局為此會在防治區塊選擇適當地點,掛設「防疫捕蚊燈」,藉以偵測環境中是否仍有未被撲滅的成蚊,深入巡查未被查獲隱藏性孳生源,進而徹底清除撲滅病媒幼蟲及成蚊,阻斷傳播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衛生局指出,「防疫捕蚊燈」是運用誘蟲燈管、強力集蟲風扇及集蟲網袋等三件式組合方式,達到捕蚊之效。捕蚊燈內的集蚊風扇馬力大,能有效吸集蚊蟲至集蚊網袋中,使用操作方便且集蚊效果顯著。該局將此類捕蚊燈,廣泛運用於登革熱防治及日本腦炎防治。
該局又說,雄蚊不需吸血,一般不會遠離孳生地,環境中若持續出現大量成蚊(特別是雄蚊),代表附近一定有提供蚊蟲孳生的積水之處。因此,在疫情發生地區,經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噴藥滅蚊後,若「防疫捕蚊燈」持續捕獲病媒蚊成蚊,應確認是否有漏噴藥之處,並應進一步針對捕獲成蚊周邊範圍,仔細查找隱藏性孳生源。
就以今年苓雅區五權里群聚疫情為例,透過掛燈監測,防疫人員循線查獲多處隱藏性孳生源,例如狹窄屋後巷內,有未被發現年久失修的屋簷排水槽積水,以及民宅住家內,久未使用的茶盤等,孳生大量病媒蚊幼蟲。
衛生局強調,「防疫捕蚊燈」雖可協助偵測環境病媒密度,但防治登革熱正本清源,仍應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針對屋後巷、側巷、空地、騎樓、屋頂等處降減檢查,並減少雜物堆積及盆栽,降低蚊蟲孳生機會,全面防範疫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