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最新感測研究 更優異 助攻災防黃金救援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人體存在感測雷達技術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王復康研發「調頻相位自我注入鎖定雷達」,可做到10公尺遠非接觸感測,靈敏度比傳統架構提升100萬倍,以低成本創造優異抗雜波能力,可應用於防災、救災,預計減少6成感測時間,把握黃金救援。
王復康表示,SIL雷達過去主要感測呼吸心跳,他嘗試拓展至人體存在感測領域,研究成果可以用在救災,預計縮短6成的感測時間,如人員搜救上,有望可幫助救援人員更快找到受困人員,並提供健康狀況的資訊,提高救援效率。
用於室內防護上,如果發現偵測對象一直待在浴室,或突然消失不見,可能就是跌倒或是發生意外,具警示效果。
對比過往紅外線感測、超聲波感測和微波電磁波感測,最新研究可以避免發生在座椅感測器上放置物品,卻誤判被視為有人占用,或車用麥克風感測,卻因乘客熟睡無聲而偵測失敗等情形,同時解決攝影機侵犯隱私的問題。
王復康指出,硬體部分升級採用「調頻相位自我注入鎖定雷達,除可距離10幾公尺非接觸感測,亦可調頻、靈敏度更高、輸出頻率更為穩定。軟體演算法部分,與高教深耕計畫「6G通訊與感測研究中心」跨領域合作獲得靈感,首將通訊領域常用的統計分析演算法運用於感測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