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能源危機 重啟核電是唯一解方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建議核二、核三延役,核一、核四場址剷平,並引進引進芬蘭的OL3等新型核電廠,被解讀為挺核,他公認為賴清德智囊,並坦承一度被徵詢出任閣揆,因此他有的言論純是個人之見,或是可能成為新政府能源政策指標,頗值觀察,
曾自況反核的童子賢,先前曾表示過「地球暖化才是人類公敵,核能不是」,當時還強調並非擁核;最近他公開主張核二、三延役主張,及引進新型核電廠,明顯從反核到挺核,也引來正反兩派的論戰。擁核派當然支持他電廠延役主張,但不認同必須剷平核一、核四;清大教授葉宗洸說,就算要引進芬蘭壓水式反應爐,也不用剷平核一、核四,兩者完全可以相容也不需要剷平,因為電廠裡面原來就有預留空間可以新增機組。9日,童子賢對此回應,「剷平」與否不是重點,只要核電廠的空地夠大,當然不必去鏟,而是可以更新機組。
剷平說聽似粗暴草率,但童子賢應該是說來平衡反核基本教義派的情緒,但仍有極端保守派對他的新核廠說提出攻擊,認為芬蘭OL3工程延宕14年才完工,預算超支,是大型核電終結的開始 不是核電復興,直指童子賢提出的是餿主意;但童子賢9日指出,各國的工人缺工與否,施工包商不一樣,芬蘭施工延宕,不代表台灣施工也會延宕,至少台灣舊有核一、核二、核三的施工並無延宕問題,一直集中討論OL3工程不順,並非核能是否可行的重點。
至此可歸納童子賢關於核能問題的重點,一是預計停役的核電廠應延用,另外則是應考慮興建新核電廠。關鍵思維是,數十年來,電腦、網路、晶片、材料都在進步,2024年的現在為何不能規劃比核一、核二、核三時代更進步的技術?為台灣尋找先進技術,並無不好。
台灣能源問題因民進黨非核神主牌陷入困境,從最近缺停電事件層出不窮,更顯示電力問題將成賴政府燃眉之急,童子賢的重啟核能建議,大有釋放風向況味。
台灣明年一旦全面停核,將進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時代,蔡政府一再強調光電綠能,姑且不論光電人謀不臧所滋生的貪腐,如果進入黑夜、風平浪靜,光電發電量趨近於零,就要全靠被國際列為化石燃料、製造空汙及氣候變化元凶的天然氣、燃煤發電。
去年12月COP28會議與會國家達成協議草案,呼籲所有國家為防止氣候變化,應該讓能源系統「轉型脫離」(transition away)化石燃料、加速「逐步減少」未使用碳捕捉技術之燃煤發電,並大幅降低二氧化碳以外的排放(特別是甲烷)此後十年要加快行動,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要增加兩倍,各國要研發更多的「零排放和低排放技術」,爭取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COP28會中,法國、英國、美國、瑞典、韓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提倡「 2050 年前將核能增加兩倍」,獲22國簽署支持。台灣已是德國之外,舉世唯一非核之地。台灣能源政策已面臨嚴重內憂外患危機,童子賢的建議,恐怕是賴清德非得接受不可的解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