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國道6號東延花蓮案再現曙光

攸關東部繁榮及觀光旅遊發展的國道6號從南投延到花蓮案,有望復活,本屆立院將進行討論。本案因韓國瑜、江啟臣列為共同提案人,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頗有微詞,但畢竟屬民生法案,非關政治攻防,因此將在一讀會中討論。此案最早見於韓國瑜在2019年競選總統期間,在花蓮造勢活動提出,當時引來一大堆政治口水,來自四面八方的酸言酸語蜂擁而至;如今韓國瑜再度力推,可見他對於當時政見仍耿懷在念。
當初韓國瑜列為政見時,不僅綠營集體反對,時任南投縣長林明溱也不認同,應跟他當時力挺郭台銘「逢韓必反」有關;林明溱當時認為國6要穿越中央山脈得打通隧道,或建立橋墩基樁,技術上都不可能,卻遭土木工程專家張善政反打臉,張善政發文指出,關於國道六號是工程專業,「請不要因為不喜歡韓國瑜,就否定國六東延;也不要因為是韓粉,就閉著眼睛支持國六東延」,國道六號在2012年馬政府時代就評估不可行,不過工程技術會進步。
張善政舉阿爾卑斯山的隧道為例,難度比中央山脈有過之而無不及,「最深處在地底兩千多公尺的聖哥達基線隧道(鐵路)通車了」,甚至歐洲貫穿阿爾卑斯山的隧道,還有好幾座公路及鐵路;歐洲會斥資興建隧道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環保,地底的隧道可讓山上環境清新。
他還表示,二十年後國家基本建設,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他認為,「政府找具有實務經驗的國外專家重啟可行性評估,很難嗎?」並強調以一個學土木出身的人,他拒絕看到工程技術問題被拿來做政治訴求。
2020年國民黨敗選,韓張力主的國道6號東延案也戛然而止;不過蔡英文在競選時承諾解決東部交通問題,2020年3月4日交通委員會決議重啟國道六號探勘,但此後並無下文;去年3月,傅崐萁在立院重提此案,但交通部大打太極拳,認為經費高達8000億,應從長計議。
國道六號的遠期路段規劃從埔里向東延伸到花蓮,在吉安興建系統交流道,與國道五號相連接。依預定路線來看,沿途會興建數座隧道與橋梁,其中在穿越中央山脈需建造一座15.1 公里的能高隧道,從能高山的山腹通過,雖然會面對數千公尺厚的地層巖覆所帶來地熱、巖爆、湧水、地質破碎帶(包含斷層)、通風豎井的施作等問題,不過現代工程科技相當先進,克服這些困難應該沒有問題。
韓國瑜重提的這項規劃案,儘管是民生法案,但尚未討論已經政治味十足,後山花東一向又屬藍營鐵票區,綠營之漠視反對可以理解,未來進入政治攻防也可以預期。但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應該跟張善政頗有同感:不樂見工程技術問題被拿來做政治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