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二○二一年,慈濟與PaGamO線上學習平臺創辦人葉丙成教授合作,透過線上遊戲推廣環保防災的知識,這項競賽在校園引起熱烈反應,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願,寓教於樂。
線上遊戲創新教育,環保防災寓教於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葉教授以他的智慧創新教育方法,同樣在推動教育,卻能隨著時代的進步,善用網路達到更廣泛的學習。我們也很珍惜能有這麼好的因緣合作,讓環保防災的知識深植在學生心裡。
教育需要落實在生活中,讓學生懂得活用知識才是教育的目標,這是知識的力量。很感恩教育界都能接受這個線上學習平臺,許多學校的校長也很支持這項創新教學方式。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環保觀念,在教學上,這項議題也包括我經常提到的推動素食。
遊戲教學能吸引學生、引發學習動機,我們給予適當的內容,讓學生透過討論,進而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教導學生惜福愛物,我甚至建議慈濟學校的校長們,不妨讓學生透過影片了解苦難國家孩童的生活情形。特別是在非洲貧窮國家,孩子們生活在什麼環境生態下?透過那些苦難的畫面,希望教導學生「見苦知福」。
和貧窮國家相比,我們的社會相對富裕,孩子們很容易在物質上不斷地往上比,而且再怎麼比較,也無法滿足內心的欲望。希望老師們透過影片,用心引導學生了解苦難的真相,這有助於教育他們不要過度追逐物欲,同時也勉勵他們知福、惜福、再造福,在人間做個有用的人,這才是生命存在的價值。
降低欲望心靈環保,轉識成智建立學風
教育是在灌輸正確的觀念,我們的日常生活很豐富,但是人類在物質方面不斷地消耗,一天之內不知道浪費了多少東西?藉由教育,我們可以灌輸學生如何珍惜資源。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如何引導他們將聰明轉為智慧?聰明,只是知道很多的知識;可是智慧不同。希望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也能重視這部分,讓孩子們透過學習,在生活中多關心環保以及它所帶來的好處,這就是智慧。
很多老師安排學生到慈濟的環保教育站學習,在那裡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愛護與改善環境,這就是幫助學生「轉識成智」、提升智慧。請大家用心呼籲不要一直盲目追求物質,減少欲望才能增長智慧。這在佛法上來講,就是教導「正知正見」。
(人間菩提20230205整理/明學)
【靜思在人間】【20231021晨間溫馨分享】慈濟是健康的體現
分享/釋德蹇;攝影/余春發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在某一次志策會上,我聽到王(端正)副總說的卻是「教育就是健康」。副總說,健康很重要,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健康,身心靈一定要健康。
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讓我很震撼,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概念,也讓我思維,慈濟,因為58年前上人那一念利他的心,而創造了慈濟,創造了四大八法,我認為,慈濟就是健康的體現。
一如《無量義 法髓頌》在小巨蛋的演繹,無論從哪一個方向,都是無法形容的震撼。入經藏菩薩們假如沒有健康的身心,沒有辦法撐過那三個小時。而四大志業,就是現在二十世紀的一個健康的體現──我們有一個健康的慈善志業,所以我們才能永續五十八年;我們有一個 健康的醫療志業,才能從花蓮那麼偏鄉的地方,走向全臺灣整個八家醫院,這一點一滴都是因為上人教我們生活的態度,那就是慈濟。
慈濟,不只是一個團體,一個團體的名稱,它是一個動詞,是一個愛與善的動詞;慈濟絕對不是一個人做出來的,是一個團體之美的展現。
我何其有幸,也覺得自己很有福報,來到這個世間然後精進,能夠有因緣親近上人,有因緣在上人座下出家;各位雖然沒出家,也何其有幸能讓上人改變了你們的生活、人生的目標,所以我相信慈濟也是健康的。
慈濟的確是一個健康的團體,四大志業也是,不論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有慈濟在。上人一直要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它是有連帶性、連貫性的;因為人心不淨化,天下不可能沒有災難。
(編輯組記錄、整理)
【20231021晨間溫馨分享】在慈濟看見醫療人文
分享/林俊龍執行長(醫療志業執行長)
慈濟醫療志業,如果從1972年上人在花蓮仁愛街創立義診所開始,算來已經51年了。
上人在花蓮從慈善做起,發現貧困的背後常常是疾病無情,所以在仁愛街,德慈師父的老家設立了義診所。
那時候,花蓮醫療資源相當欠缺,醫院怕病人不付錢就跑掉,所以收取保證金的議題,如果深入瞭解,就不難理解,它有著時代因緣。
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醫院沒有血庫,所謂的「血牛」就應運而生。我在做實習醫師的時候,急診室外面就有很多人等著,萬一有外傷患者進來需要輸血,就會有人出來;1CC兩塊錢臺幣,這是當時的公定價格。
但是這個問題相當大,因為無法得知捐血者有沒有B肝、梅毒,甚至愛滋病等傳染病。
究其根本,醫療也有其無奈的一面。首先,光輸血兩千CC就要四千塊錢;開刀需要有麻醉專業的醫護人員,來一趟最起碼也要一千五百到二千;預防感染要打抗生素,當時一針抗生素就是好幾百塊錢,每六個小時打一次……若再加上開刀、住院等等費用,那費用是很可觀的。
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從花蓮開始,然後玉里、關山、大林、臺北、台中、斗六,加上最近的三義中醫院,現在全臺共有八家慈濟醫院。
醫療不是萬能的,在處置當中,有時會有不良反應,甚至無可避免的死亡。但在慈濟的醫療,你會看到病人往生後,家屬跪謝醫護人員的畫面。這是因為在這過程當中,慈院醫護給予的關懷與愛心,而人文面就是慈濟醫療跟別家醫院不一樣的地方。
曾經有一位四十幾歲的婦人,子宮裡長了肌瘤,只要月事一來,就嚴重出血。許多醫師都告訴她,只要把子宮拿掉,問題就能完全解決,不會貧血也不會再出血。但,這位婦人很想要一個小孩。她最後來到大林慈院,我們一位婦產科醫師,很有耐心地為她處理肌瘤問題。
當子宮的功能恢復,婦人最後懷孕了。但,將近一年時間,這位婦產科醫師每天都擔心接到急診室打來的電話,因為高齡產婦早產的危險性很高,還有產出畸形胎的可能,我們這位醫師就扛著這個責任,度過這一年。
其實,子宮切除簡單快速,對病患來講沒有危險性,但我們的醫師做了不同的決定,不僅風險高,還有萬一失敗,必須賠上名聲的風險。這就是俗諺所說的「做好無賞,打破要賠。」
醫師出自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這就是慈濟醫療所扮演的角色,希望未來我們能夠樹立這樣的典範。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不妄語
開口動舌無不是業,也無不是罪,所以要修持口業的戒。凡夫最容易犯的業就是說話,口業有「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種。「妄語」就是說謊話,一個人的人格就是在「信」,人若無信,無法取得人家的信任,人格就墮地了。做生意要有信用,上班也要有信用;主管領導部屬要有「信」的人格,部屬要取得上司的信任,更要有「信」字。
「信」,就是不說謊話,若常常說謊話,什麼人肯相信我們說的話?無法取得人的相信,人格在哪裡呢?所以,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惡口,要時時刻刻為自己造福。舉頭三寸有神祇,若對自己有信心、有毅力,遇到再困難的事情,都要祝福自己:「我有信心,一定可以衝過困難!」很多人問我:「師父,我要怎麼樣,運才會通?」我都說:「很簡單,心開運就通,若常常開心,運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