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有適當條件是需要的 但如過於苛求就無法如願

【記者潘瑞如桃園報導】許多人小時候,都曾主動或被動地了解到,長大後會遇見一個自己的「另一半」,並和他走入婚姻,組建自己的家庭。於是,我們不斷以「找到一個能共度一生的人」為目標去經歷感情,也不可避免地以對方適不適合為標準不斷考量對方。
有人幸運如願找到共度一生的人,不少人終其一生也找不到枕邊人,資深社工指出:男女雙方希望遇見「對」的人,也要讓自己成為「對」的人。
才滿18歲的陳女,一人到美滿服務中心找徐乃義主任,開口就表明要參加「個別一對一」聯誼,徐乃義問她,為什麼剛滿18歲就要找對象?陳女表示,媽媽因婚後多年不孕,在43歲時生下她,小時候對阿公及阿嬤沒印象,直到念小學時,看到同學阿嬤的噓寒問暖,她很羨慕。所以她想過,如果早結婚,不但有機會當母親、祖母、曾祖母,甚至高祖母。
今年82歲的林伯伯,大學畢業後從商有成,國內外均有房,三年前老伴過世,他回台北老家,也雇人照顧生活;他告訴徐乃義,在守喪滿三年後,希望找個伴環遊世界,唯一條件是希望女生在38歲以下,身體好,可以帶出門,讓徐乃義大吃一驚問老董,年紀會不會差太多?
擁有國立大學學位的林姓姊妹,去年參加中壢區美滿服務中心的「個別一對一」聯誼,姊姊會將男生帶回家,希望家人評分,但親友只要有意見,她就跟男生說再見!
而妹妹與男生見面時,一定強調自己有多棒,高考不容易,加上對男生學歷、收入、談吐百般要求,讓社工人員研判妹妹會比姐姐更難「出清」。
徐乃義說,婚姻有適當條件是需要的,但如果過於苛求,那就無法如願,畢竟擇偶,在本質上是一種資源交換的行為,交換的基本原則是爭取個人之最大利益,在人人都想爭取利益而不想吃虧的前提下,可選擇的對象由龐大的數目逐漸縮小,畢竟「挑瓠瓜越挑越小」。
「結婚」是人生中重要的決定之一,由於現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多樣化,決定「結婚」的時機因人而異,畢竟「結婚」的主要關係人是兩位,建議不要因為年齡、家人施予壓力而草率決定。因此,如果碰到適合人選,建議彼此溝通協商,並找到對倆人來說是最合適的結婚時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