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合心弘法造福緣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菩薩在人間,那分愛,重重疊疊,會合的不同宗教,是宗教情操的大愛。厄瓜多的慈濟人,在佛誕節那天,借用一位神父的教堂發放,神父也幫助慈濟人,把教堂布置為浴佛臺。
神父親自布置,有一盆盆的香花、淨水,也有佛像。這是慈濟人平時尊重宗教信仰,跟神父互相尊重有關。因為慈濟人在做國際救災,總是不分宗教,幫助無數個因災難損壞的教堂,一一協助修復、重建。

業報現前 心平氣和接受

二○一三年時,海燕颱風為菲律賓帶來慘重的災難。這波災情,造成平時是很多人心靈寄託的教堂破損了。災民的精神沒有寄託,我們除了救災、幫忙建村以外,還協助修復、重建教堂。幾年後,十幾位神父有因緣專程來花蓮,虔誠表達他們的感恩。這都是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傳遞大愛的理念。
佛法在人間是「真空妙有」。「真空」,所以佛陀教育我們不要執著「哪一個宗教」?但是要有共同的認知──「妙有」,因緣果報,眾生共業。當共業現前,造成災難,就要心平氣和地接受。
我們心存感恩,相信過去生所造的業,今生一定要歡喜接受。過去生造福業,這一生在太平、安和樂利的社會生活。也有同樣在人間,很打拚、很努力,但是一生總是苦難事多,假如是真誠的宗教徒,就是要心平氣和,甘願地接受,因為過去做了不對的事情。

共善造福 天地平安

慈濟人也會把握因緣,讓生活困難的人,有機會可以助人。他們雖然窮困,甘願地說:「我沒有錢,但我有力,可以去幫助人。」有的人是,「我沒有錢、沒有力,只剩幾個銅板,但我可以這餐受餓不吃,捐出銅板錢。」這就是甘願、喜捨,也是貧中造福。
福緣點點滴滴的累積,總是要很歡喜,也要有因緣。把大家的力量結合起來去幫助人,這就是法。「竹筒」就是一個法,方法。一個一個銅板投滿了,把重重的竹筒打開,累積好幾千元,或是幾萬元,這都是「法」。
人人共善業、造善福,我們生活的空間、我們的國度才能平安。請大家共同一心,好好地利用「口」來弘法。千萬不要輕視愛的能量,點點滴滴合起來,就是大力量。
(人間菩提20220528整理/魏玉縣)

【靜思在人間】《疫情下的叮嚀》—編輯分享篇

圖文:顏 莉

2019年年底迄今,新冠病毒疫情蔓延,造成國際與人際間的恐慌。證嚴上人慈示,戒慎虔誠,以小心謹慎而不恐懼的心情來面對這場災疫。
2020年2月起,靜思精舍師父引領全球慈濟人連線午間祈禱,在13:30辦公室日光燈撳亮時,我們也曾走到主堂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一起唱起〈祈禱〉,或在辦公室外的走廊合十低唱,更或者正好在醫院就診,也與醫療志工們一起虔誠祈禱。
唱完〈祈禱〉後,精舍師父會帶領大家一起恭讀「證嚴上人每日一叮嚀」,言簡意賅,全都是重要的防疫方向。
《疫情下的叮嚀》精選了八十五篇上人叮嚀語,並收錄SARS期間,上人精要的相關開示,期盼大家齋戒茹素,行善造福。
平均而言,國內疫苗接種率較去年此時普及,然病毒變種,政府與相關單位再三要求加強防疫。可當筆者在城市裡行走,卻不時感到與去年相較,今年的大家是否略有防疫疲乏之態?在許多賣場或超商,大家不再一一於門口掃碼,而店員也不若2020年那樣注意、詢問或要求來客補掃,如此一來,一旦某位確診者有到過,卻沒有足跡顯示,便可能漏掉一些相關接觸者,進而產生破口,以及更大範圍的傳染——因而強化並落實實名制,在此農曆春節前夕,人流不斷且大量移動的此時,更顯得重要。
在這個世紀病毒面前,我們明白它無形無相,卻能如此影響全世界人的生活與生命,力量之大,是否使我們學會謙卑?「大哉教育」的機會現前,是否也讓我們學會了愛人如己、愛他人的家人如同愛自己的家人,用心做好防疫?


不論由內而外、從個人到群體,戒慎虔誠十分重要,而翻開上人《疫情下的叮囑》一書,更能讓人安住於上人法語中,虔敬而清明,默默安撫你我時而徬徨無措的心。
「疫情隔離下,誰能幫助苦難人?
還是要有菩薩心,願行菩薩道的人。
但人間菩薩也是人,
我們要讚歎他,還要虔誠祝福他平安。」
–2020.06.29 志工早會–

#做好防疫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疫情下的叮嚀》,全書200頁,每篇均搭配繪者凌宛琪的繪圖,風格清新,童趣十足,全彩印刷,值此疫情時刻及假期前夕,將是個奇特的閱讀體驗(在對的時間讀到對的書?):)

詳情請點:
https://store.jingsi.com/product/eebac612-2dd8-44b3-8824-35a9884fdd41

求醫記

撰文/張翎慧(彰化)

「回去把『慈濟歌選』都唱一遍,你的狀況就會改善。」
聽完醫生的建議,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呃……通常笑得愈大聲的人,背後承受的壓力愈大。」
這下可好,我是笑,還是不笑得好?
走出診間,接過護士給的批價單,嘴角仍因為剛才的對話上揚著,心想:「這副院長也太有趣了!」

◎選擇性忘記

我是一個習慣忽略大小事的人,尤其當了母親之後,除了「孩子」以外的事物,通常都可以選擇性的遺忘。
尤其進來慈濟後,「修身養性」更勝以往。猶記得去年的「虎媽事件」,更讓我不敢忘記「聲色柔和」。
簡單來說,我就是個「表裡不一」的人;看似細心謹慎,事實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俗辣(臺語,懦弱無能)」。
除非事前收到特別「叮嚀」,否則我肯定讓所有事情「船過水無痕」,不留一圈漣漪。
「怎麼可能?你看起來就是個連頭髮有幾根,都要算得清清楚楚的人。」
面對這樣的「讚許」,我通常懶得解釋也無從解釋,只能說,這張臉是天生的;這顆腦袋,是裝特定事物用的。

◎常存同理心

面對困擾已久的免疫問題,回診時,醫生幽默的要我「多唱歌」,把心中所有不快和不敢言,統統唱出來。
這時,醫生拿起手機開啟錄影,請我吞幾口口水,要錄下我脖子上的「氣球」給我看。
「你看看,這個在古代,叫做『氣?』(臺語,甲狀腺肥大)。就是太能忍,把所有的氣都憋在那兒,才會變成一顆氣球。回去試著讓自己斷電一下,事情不用急著做完,慢慢來。」
頭一次看診,可以不說一句話、從頭笑到尾,還滿懷愉悅的走出診間。
身處「最有溫度」的醫院,這裡真的有「醫人、醫病更醫心」的好醫生。
這一趟,不僅僅是看診,還學會了「要慢、要同理」。
醫生同理患者、老闆同理員工、老師同理學生、先生同理太太、父母同理孩子、窗口同理團隊……「同理」就在日常生活中。
無論站在哪一段關係的角度上,「同理心」永遠是維持友善循環的推進器。
回程,邊開著車邊想「慈濟歌選」百百首,我哪唱得完,記得了?不過,醫師的風趣以及親和的問診方式,我倒是記下了。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五根

佛陀在世時,教導弟子是從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開始;為了要適應眾生的心理,後來的論師、學者又把淺的道理說得很高深,這樣人們才會珍惜。老實說,佛陀在世時,佛法並沒有那麼深,是真正很淺顯的教育,日常生活做人的道理而已。
佛法是人間受用的道理,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觀念,才是正信。有了正信,就要精進,還要有正念;我們整天都在起心動念,方向若偏差,很容易墮入於邪。要如何矯正凡夫心?讓所見、所聞、所思都不離正,就不會偏差入邪。正念欠缺定力,就無法堅持,如此遙遠的修行道路,要有堅心一志的定力。
人的欲念是無底深淵,為了欲念造作無數罪惡,皆因看不開一切色法,也放不下無色的心法。修四念處之後,我們能看開、放下,善就會開始萌芽;心像一畝田,撒什麼種子,就長出什麼果實,剛長出來的芽很嫩弱,還沒生根,容易折損,所以要修五法使善根生。五法,就是五根,善的種子萌芽生根之後,需要「五力」助道法來堅固善根,幫助種子快點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