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盈焜苗栗報導】南庄鄉東河國小為了讓學生瞭解賽夏族祖先生活習慣和模式,學校利用操場周邊空間,遵循古早技法搭建「taew’an」傳統竹屋落成了,經做為民族教育場域,另外在四周開闢種植場地,讓學生體驗耕種並學習與大自然共存。
東河國小表示,111年度學校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經費181餘萬元,因此規劃了傳統竹屋及傳統作物耕地,讓民族教育不只能在教室內學習,更能擁有體驗、觀察及實作的機會,例如:去樹皮、剖竹及防水工法施作等技藝學習。
在賽夏族傳統生活中,種植農作物及進行漁獵,是獲取食物的重要來源,其中作物亦包含織布染色用的天然植物,因此規劃在傳統竹屋周遭,保留部分空間作為種植小米、薏苡、薯榔等,讓師生可親身體驗種植的過程。
原住民族順應大自然、惜福感恩的天性,搭建傳統竹屋的材料,不能使用新鮮竹子,需經過曬乾與煙燻等,多個步驟處理,才能降低蟲蛀或潮濕等問題發生。
校長高清菊表示,我們期待「taew’an」是一個在學校的「家」,也是凝聚部落與學校共識的「家」,讓彼此牽起手來,一起照顧我們的下一代,使其了解自己的文化、尊重不同的文化,進而提升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