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負面選舉成主流 / 楚何

競選活動中舉凡抹黑、惡意攻擊以及人格抹殺之類的都屬於「負面選舉」。許多選民對於每次選舉時總是會出現各種負面文宣早已感到厭煩,但是各候選人陣營卻是樂此不疲,沒有抹黑就沒有新聞、沒有新聞就沒有聲量,今年九合一選舉的負面新聞早已滿天飛,而且集中在中、北部民進黨聲勢較差地區,南部地區綠營相對穩定,少有負面選舉操作,顯然民進黨今年縣市長選舉遭逢極大的挑戰,當負面選舉成為競選主流,人民不滿的憤怒需要找到破口,北台灣將成為民意痛宰執政黨的殺戮戰場。
這一場選舉到底誰在使用負面選舉,藍綠其實都難逃干係,選戰策略大都是經過計算與討論出來的結果,動機就只有一個,就是將選票最大化。為什麼負面競選一直出現呢?因為有效!研究指出,負面競選會影響人們對候選人的評價,也會影響人們心中的一些情緒,因此候選人會採取這個方式攻擊對手。同時,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是主要原因,媒體通常比較喜歡報導一些「壞事」、「爭議的事」,因為這樣能帶來比較好的收視率和討論,所以負面消息的傳播速率和範圍較快也較廣。
對候選人來說,負面競選是雙面刃。攻擊對手,當然可能會讓選民有疑慮而不投給對方,但是若攻擊過頭、攻擊沒有依據、攻擊一些選民不接受的事情,則反過來會傷害到自己的支持率。民進黨吃過論文抄襲的虧,折損一個明星市長林智堅,所以也想複製在張善政、高虹安的身上,攻擊張善政的農委會研究計畫案抄襲、攻擊高虹安辛辛那提大學論文抄襲,但顯然選民是有質疑的,民調對二人並沒有太大影響。
而當陳時中決定參選的這一刻,防疫政策成敗注定要成為選舉的攻防話題,蔡英文深夜在臉書指出,希望不要把防疫及疫苗議題作為選舉的口水戰,變成負面選戰攻擊手段,對防疫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是藍營認為,對於經歷過的事如果不去檢討、改進,才是真正對防疫沒有幫助。從疫情開始民眾搶買口罩、政府買不到疫苗、又不願民間出手幫忙,三番四次的阻擋,積壓的民怨早已沸騰,所以藍營追究防疫政策的失當、提告陳時中瀆職,絕非負面選舉,而是民怨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