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醫院醫病共享決策 雙方圓滿

確定病人對臨終的醫療選擇

【記者柳芬馨基隆報導】基隆醫院「醫病共享決策」拿紅色拐杖楊奶奶的生命故事,談安寧緩和醫療與照護。
基隆醫院腎臟科林吳烜主任指出,以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確定病人對臨終的醫療選擇,是安寧緩和醫療介入的第一步,也能確保醫病雙方都能圓滿,保障病患尊嚴與安寧死亡的善終權益。身為醫者、病人及其家屬,對於無法治癒之病症感到無力時,安寧緩和醫療提供了大家另一盞明燈,可以選擇讓病人感到舒適的方式。一位患慢性腎衰竭80歲的楊奶奶,生前就是依照SDM如她的心願,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受過傳統日式教育的楊奶奶氣質優雅,堅持出門在外就是要衣著得體,因病情影響其正常行走。基隆醫院腎臟科林吳烜主任建議,可以挑一根好看的柺杖,再搭配合宜的服裝,他會幫忙在柺杖上繫朵漂亮的蝴蝶結。楊奶奶認真說,要選「一根紅色拐杖」,林主任與楊奶奶約定3個月後回診一起完成。
不料未到回診時間,楊奶奶就因慢性腎衰竭惡化合併尿毒症而住院,且病情已進展到需要進行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治療。即便林吳烜主任充分告知奶奶目前的病況與醫療層面的考量,但奶奶還是對於洗腎有諸多的疑慮與擔憂;在主任不斷的與奶奶進行深度的對談與溝通,確認了楊奶奶不想洗腎的意願,同時也和奶奶的家人們在安寧家庭諮詢會議中,完整討論所有細節,最後依照楊奶奶的心願,在以不進行洗腎的前提下進行安寧療護,讓楊奶奶安詳、平順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此案例就是依循醫病共享決策的原則做好妥適的規劃,進行心理的關懷與靈性的支持,提供舒適的陪伴空間,輔導家人完成「道謝」、「道愛」、「道歉」與「道別」這「4道」人生習題,並提供適宜藥物來緩解病人生理上之不適,最後讓楊奶奶圓滿而有尊嚴的善終。
依照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告,除大眾所熟知的癌症病人外,另有8大類疾病包括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失智症)、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衰竭病人,也適用安寧緩和醫療與照護。安寧療護除治療病人生理上的病痛,也要注意病人心理層面的情緒壓力,更要考量到病人的人生價值觀、生命經驗以及家庭狀況等因素。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 ,病患及家屬是醫病共享決策過程中最關鍵的角色之一,充份了解醫療人員的訊息,勇敢說出其擔心或期待,保障病患獲得最適合治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