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專刊】傳承「晉江經驗」 共享品質泉州

「牢記使命 奮鬥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泉州專場舉行

核心提示: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牢記使命 奮鬥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泉州專場日前在福州舉行。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蔡戰勝圍繞「傳承『晉江經驗』 共享品質泉州」作主發佈並回答記者提問,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景春回答有關提問。福建省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新聞發言人謝勤亮主持發佈會。
2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總結提出「晉江經驗」,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泉州傳承「晉江經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發展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基本實現收入翻番,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金門供水工程(林勁峰-攝)

民生事業結碩果 品質泉州幸福來
傳承「晉江經驗」在發展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

泉州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20年前親自總結提出的「晉江經驗」,心無旁騖做實業。GDP從2012年的481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1304億元,年均增長8.3%,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04.8萬戶,帶動新增就業134.2萬人,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91萬元、1.18萬元增加到5.50萬元、2.59萬元,基本實現收入翻番。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3.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群眾生活更加殷實。

聚焦急難愁盼 推動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

泉州實施教育舒心、衛生與健康暖心、養老貼心、民生基礎設施安心「四心工程」,開展「民生XIN行動」,每年超七成以上財政支出用於民生,全力把民生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十年累計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4.7萬個、中小學學位27.81萬個、醫療床位2.08萬張、養老床位4.4萬張,分別占總數的37.4%、20.6%、46.3%和88.2%。
教育方面,實現了從「上學難」到「有學上」,再到全力滿足群眾「上好學」期盼的轉變。泉州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依法保障、切實維護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權,率先實行隨遷子女就讀公辦義務教育全免政策,目前公辦學校隨遷子女就讀人數達36.53萬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不讓一名來泉務工人員子女上不了學」的承諾。
衛生方面,抓優質資源擴容,市一院城東院區二期、中醫院新院區、福醫大附屬二院東海院區等相繼投用,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列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抓優質服務提升,開展「暖心服務」行動,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滿意度保持全省第一。
養老方面,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一縣一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全覆蓋,成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
社會保障方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

泉州古城。(陳起拓 攝)

致力以文惠民 打造世界遺產典範城市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目前泉州共有世界級「非遺」名錄5項、國家級「非遺」名錄36項、國家級文保單位44處,獲評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成為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年開展「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動,送「萬場戲、千場文藝培訓輔導、百場展覽、數十批次流動圖書點」下鄉,成功舉辦「世界閩南文化節」「亞洲藝術節」「海絲國際藝術節」等重大活動,讓常態化的傳統文化體驗、家門口的多元文化展示,成為泉州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紮實為民建城 建設更加宜居的美好家園

加快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做實做優次中心組團、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泉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從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
十年來,交通出行更便利了,新增高速里程410公里,邁入高鐵時代、億噸大港、國際機場行列,入選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居住條件更舒適了,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9.34萬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085個、惠及17.5萬戶群眾;生態環境更美了,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飲用水質量等保持全國重點城市前列;安全感更高了,平安泉州建設紮實開展,蟬聯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接下來,泉州將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踐行為民初心,圍繞落實「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全力實施「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突出「惠民生補短板」,爭創共同富裕先行城市,努力建設居者自豪、來者依戀、聞者嚮往的圓夢之城、幸福之城。

泉州市區中山路,遊客體驗古城觀光公共三輪車(陳小陽 攝)

民之關切 傾力作答

(1)問:去年泉州申遺成功,古城作為世界遺產核心區域,泉州如何在保護傳承利用中實現共建共享?
答:泉州古城有1300多年歷史,7.1平方公里的遺產保護緩衝區內,星羅棋布集中著8處世界遺產點、近300條古街巷和669幢傳統歷史建築,是泉州申遺項目中分佈遺址最為密集的區域,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美譽。
近年來,泉州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為契機,結合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以「繡花」功夫改善人居環境、傳承歷史文脈,在「潤物無聲」中促進古城蝶變復興。
一是原真性保護。按照「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採用傳統工藝技術對古城進行修繕保護,讓古城成為「活的博物館」。比如,對669幢傳統歷史建築逐一登記建檔、掛牌保護、分批修繕,做到「原址、原狀、原物、原汁原味」。
二是功能性提升。全面開展中山中路周邊29條街巷的修復,同時啟動了中山南路周邊45條街巷整治提升工程,實施管線下地、雨污分流、路面裝鋪、景觀綠化,讓古城更宜居。同時,構建古城「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藍」、社區巴士「小白」、自行車「小黃」、三輪車「小紅」等「多彩交通」,打通「微循環」。 ? ??
三是活態化共享。建成一系列世界遺產主題展示館並向群眾免費開放,組織海絲泉州古城徒步游、南音公益演出、「威遠樓之夏」戲劇節、「閩南美好生活」嘉年華等各類活動,把高品質文化業態送到群眾「家門口」,讓沉默的遺產「活起來」,讓「更好地保護,更好地共享」成為社會共識、鮮活場景。

德化縣陶瓷企業生產陶瓷「冰墩墩、雪容融」(張九強 攝)

(2)問:泉州是福建省目前唯一一個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和省級示範市,泉州如何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使「四好農村路」成為走得快、走得好的通暢路,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陽光路?
答:近年來,泉州每年將農村公路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打造了2個全國和5個省級示範縣,推動「四好農村路」從區域示範引領向全域達標發展,做到共通、共榮、共享:
「共通」就是推動路網擴容升級。泉州在全省乃至全國先行先試,實施「工程包」籌融資、並聯審批模式、小規模項目信貸、標準化管養等做法,統籌做好農村公路的建、管、養、護和運營等環節。近十年,農村公路新增通車里程3406公里,總里程達16464公里,公路密度提升26.08%,等級以上公路占比提高17%,基本實現所有鄉鎮通達三級以上公路,半小時可上高速。
「共榮」就是推動路網佈局與區域發展融合。一方面,引導快遞物流、特色產業等向路域集聚,推動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路衍經濟蓬勃發展,泉州淘寶鎮、淘寶村數量分別位居全國第2和第5,安溪籐鐵、永春漆籃、德化陶瓷等一批農村手工藝產業因路而興。另一方面,開展「串珠成鏈」行動,構建「一路一景一特色」景觀帶,打造了269公里美麗農村路和600公里生態示範路。
「共享」就是推動交通服務均等化。在「村村通客車」基礎上,推動快遞、公交向農村延伸服務,沿海地區率先全域通公交。農村群眾共享城鄉交通服務均等化的同時,主動捐資捐地修路、自發愛路護路蔚然成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發展新格局。

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陳起拓 攝)

(3)問:目前,泉州向金門供水突破2000萬噸。作為推進金馬「小四通」的工作樣板,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在兩岸融合發展、服務民生中發揮什麼功能和作用?
答:在兩岸同胞的攜手共同努力下,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於2018年8月5日建成通水,實現了「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近4年累計向金門供水超2000萬噸,日均供水1.45萬噸,金門民生用水超七成來自泉州供水。
為進一步保障金門百姓用上「安全水」「放心水」,泉州嚴格執行115項水質指標檢測,水質均達到或優於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建立「月計劃,周調整,日供應」的供水機制,做到需則供水、供則足量。同時,啟動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規劃建設湖庫連通、水源地保護等項目,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供水水質、水量穩定性和可靠性,該工程已列入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
下一步,泉州將積極推動向金門供水工程爭創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推進與金馬「小四通」凝聚更多共識,為實現兩岸「應通盡通」目標樹立典範。

(4)問:泉州在打造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方面成效漸顯。請問,泉州如何以打造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綜合考量醫療衛生資源佈局、人口分佈和經濟發展等因素,以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為抓手,精準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一是以醫共體帶動醫療設施提升。為縮小醫共體成員單位設施水平差距,泉州連續10年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累計投入4.05億元改擴建基層業務用房超過25萬平米,2019年底實現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每年投入3600萬元提升基層醫療設施設備,所有衛生院基本配有超聲、DR、生化、心電圖等設備,在全省率先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基本設備「雙達標」。
二是以醫共體帶動醫務力量提升。借力醫共體建立醫務人員交流深造機制,讓基層醫務人員進入市、縣級醫院學習實踐,並擇優選聘到縣級醫院,打通晉陞渠道,增強基層醫務崗位吸引力,穩步提升基層醫技人才待遇補助(目前,碩士、本科、專科基層衛技人員每月補助分別達2000元、1000元、500元)。截至2021年底,執業(助理)醫師占鄉村醫生比例達36.02%,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以醫共體帶動診療水平提升。6家市級醫院與64家鄉鎮(街道)衛生院結對掛點,組建11個「縣醫院+鄉鎮衛生院」醫共體,建成縣域遠程影像、檢驗、心電、病理、會診及消毒供應等「六大中心」,2021年底全市所有縣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均達到國家「推薦標準」,7家總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平、數量均居全省首位,省內唯一一家設立在縣域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落戶晉江。2021年泉州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量近1900萬人次,較2016年增長153.56%。

(5)問:2020年底,泉州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在此期間泉州取得哪些主要成效?接下來,如何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何有效防範返貧風險?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認真落實中央、省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按照「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戰。2017年底提前三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2018年底提前兩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020年底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脫貧任務完成以來,泉州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政策、投入、力量「三個不變」,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守底線、促振興」。
「守底線」就是堅決守住不發生返貧的底線,設立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村、社區有專人掛鉤聯繫易返貧致貧對象,實行群眾自我「一鍵報貧」,一旦遭遇突發「病、殘、災」,馬上介入幫扶。特別是針對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構建了五條醫療保障線,即在實施國家基本醫保、大病醫保、醫療救助和省精準扶貧醫療保險救助的基礎上,疊加泉州市精準扶貧醫保補充補助,進一步降低個人負擔部分,保證常見病、慢性病看得起,大病重病後基本生活沒問題。
「促振興」就是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一是抓鄉村產業提升,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抓好「米袋子」「菜籃子」。按照「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到2025年,重點打造茶葉、蔬果菌、畜禽、水產等4個超百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2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農業產業強鎮、200個以上「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市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2800億元。二是抓鄉村建設提檔,聚焦「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新要求,對照「鄉村振興」建設規範指引,對村莊進行評級定檔,細化合格村、示範村、標桿村的標準和要求,逐年梯次實施,推動逐級晉檔。三是抓鄉村治理提效,開展善治鄉村試點示範創建,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6)問:泉州的「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曾獲國務院表彰激勵,請問泉州在加強水土保持,促進河湖生態改善提升方面,有何特色做法和經驗成效?
答:泉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城市打造生態連綿帶,在鄉村建設清新流域,有力促進人水和諧共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精準治理水土流失。2012年,泉州建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水土保持工作領導機制,以晉江、洛陽江中上游為重點,創新多元融合投入機制,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市累計完成治理面積331.78萬畝,水土流失率下降至10.72%,低於全國平均值17.43個百分點,水土流失面積比2011年減少66.72萬畝。
實施流域綜合治理。泉州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一方面,以七庫連通工程為龍頭,實施大水網和水系連通工程,同步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促進河流生態復甦;另一方面,調整產業空間格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城鄉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專項行動,推動「水清、暢流、岸綠、景美」。2021年,泉州主要流域14個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全部達到100%;入海河流水質達標率名列全省第一。
以河湖長制壓實治理責任。2017年泉州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長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長制,制定完善河湖長履職、監督檢查、考核問責、正向激勵等制度,探索建立跨界河湖聯防聯控、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等機制,形成河長牽頭、部門聯動、分級管理、共同發力的工作格局。泉州河長制「六項機制」做法獲中央改革辦專文總結推廣,連續5年全省河長制績效考評第一。(記者:蔡紫旻 許雅玲 陳曉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