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俐玲關心疫情急難紓困

【記者吳惠民桃園報導】桃園市議員林俐玲日前於市議會主計處和財政局工作報告時提出質詢。
林俐玲詢問主計處,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每戶發給1至3萬補助共計9萬2446件,核發17億440萬5千元;針對身障、年長、兒少等經濟弱勢族群的「關懷弱勢加發生活補助」,免申請一次性撥付3個月共4500元補助,桃園市受益人數為6萬780人,核發2億7054萬3千元;「育有未滿2歲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每名補助1萬元,桃園市核發3億9585萬元;針對經認定應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集中隔離或集中檢疫者,每人每日核發1千元,14日共計1萬4千元的「防疫補償金」,桃園市共核定4萬4578件,共核發5億8491萬1千元。這些補助款項加起來超過29億元,如今桃園市「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關懷弱勢加發生活補助」、「育有未滿2歲孩童家庭防疫補貼」、「防疫補償金」等,今年疫情擴大是否仍照常補助?補助款的財源從哪裡來?
林俐玲接著詢問財政局,財務是不可能在突然間變好的,而且110年可以減債95億元,在前年預算編列或審查時根本沒有事先預料到,換句話說,110年減債95億元是因為疫情影響,讓桃園市很多經常門的活動經費沒有舉辦而省下來,標售的土地更讓市庫大補,例如去年9月標售青埔、A20興和特區、A10山鼻區段徵收共49標土地,就讓桃園市進帳218.8億元。她請問去年因為疫情沒有執行的預算經費總計有多少?
此外,在公共債務法規沒有修改的情況下,桃園市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提高的可能性很低,自籌財源多年來也相當固定,難免以借款提前推動各項重大建設,導致歲入歲出差短持續擴大,財政自主程度越趨僵化,所以,若要投入公共建設,又要維持公共建設服務品質,還要兼顧財政穩健,各局處多有以促進民間投資引進民間資金、創意及經營效率來參與公共建設。她請問財政局,桃園市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自升格改制以來至去年12月止共簽約29案,民間投資金額總計多少錢?為桃園市建設支出省下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