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泉州姑娘與世遺的不解之緣

【本報綜合報導】走過福建泉州府文廟的大成門、穿過泮池,泉州學研究學者、黎明職業大學教師李雙幼駐足於大成殿旁一塊不起眼的石碑邊,指點著碑文,一字一句地為記者講解這篇《泉郡博胡時軒先生修學記》,「文廟的修繕在歷朝歷代都是一件重要的事,甚至可以被列入到官員政績考核之中。」
李雙幼與泉州府文廟正是結緣於此間的一方方石碑。2006年,泉州文史專家楊清江邀請她幫忙整理府文廟碑刻,這個癡迷歷史的「80後」姑娘欣然應允,而後她對文廟的關注便一發不可收拾。

泉州府文廟。

在整理碑刻的過程中,李雙幼發現有許多碑文是記載文廟修繕歷史的。「例如這一塊清代捐資修繕文廟地方人士名錄的碑刻,他們之中有以個人名義捐贈的,更有以船隊、商會名義捐贈的,可見歷朝歷代各行各業人士對泉州府文廟的尊崇與認可,這讓我印象深刻。」
7月25日,中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順利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該項目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泉州府文廟正是其中之一。
泉州申遺成功後,李雙幼再次走進文廟,回想起自己對府文廟從邂逅到熱愛的15載光陰,她感慨萬分。「府文廟凝聚泉州文脈,是儒家文化、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泉州府文廟是中國東南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文廟。

與楊清江等前輩的結識與交流,為李雙幼深入挖掘泉州歷史文化遺產打開了一扇窗戶。在課題研究中,她還以泉州府文廟為考察對象,發表了《文廟建築的空間記憶和文化傳承》。
「府文廟的空間營造和記憶延續是在政權力量和民間認同的雙重心理驅動下進行的,其在歷史變遷中始終發揮著與文化教育和文化傳承有關的作用。」李雙幼說,如今的府文廟作為標誌地方歷史和人文昌盛的重要建築,有效對接市民日常各種文化活動,已經發展成泉州優質的文化園區。

泉州學研究學者、黎明職業大學教師李雙幼對泉州府文廟的每一個碑刻都瞭如指掌。

據瞭解,近年來府文廟注重文化遺產與城市公共空間二者的和諧與互動關係,堅持活態傳承利用,讓府文廟融入現代城市生活中:清代正音書院在文廟廣場洙泗橋西北的惠風堂復設開放,用於開展講學和公益閱讀等活動;明倫堂內除專題陳列展覽外,常年舉辦「國學講堂」,定期邀請國內著名學者前來講學……
伴隨著泉州申遺成功,泉州的文化保護傳承氛圍愈發濃烈。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李雙幼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引導和鼓勵學生們探索府文廟等泉州歷史遺產,在實踐中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並在認識和傳承的基礎上尋找靈感做出創新,設計出相關文創產品,更好地推介泉州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