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故鄉創品牌 莆田美食從北京「走出去」

【本報綜合報導】為推進閩菜繁榮發展,福建莆田美食「走出去」創品牌第一站選擇首都北京。從29日起的七天裡,北京莆田中心與北京多家莆田餐廳,邀集各界朋友、美食達人、在京企業家和鄉賢代表、莆籍鄉親,分享媽祖故鄉美食、觀光文化。
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繁華地段的北京莆田中心,莆田民間知名大廚、匠師現場演示打燕皮、磨章魚等傳統美食製作技藝,並推出海蟶等應季海產食材。除了當天的啟動儀式,還有莆田美食十大招牌菜體驗、匠人技藝展示、特色食材展示、美食品鑒會及美食達人探店在京莆田餐廳。
在當天舉行的十大招牌菜體驗活動中,中國烹飪大師、莆菜名師關玉標介紹,莆田美食突出特點是盡可能體現食材本身豐富而多變的味道,調料之味不喧賓奪主,盡可能減少深度加工,簡言之是「原料之取盡山盡海,其味之用葆其本真」。

莆田美食周現場。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和節俗的融匯最能直觀地窺見這座城市的情感鏈接。年關之際,莆田俗諺有「二十七八,豆水流滿地;二十八九,家家油鼎哮」,備年食品有象徵紅火團圓,味道清香綿甜的紅團,有家常小食,耐貯久放的炸物,炸豆腐、炸蕃薯、炸香芋之流。
除夕之夜,家家團圓,飯菜豐盛。不可或缺的是皮薄酥脆,裹以春韭、肉絲、粉絲、海鮮的炸春卷,寓意咬春迎春;清淡鮮香的豆腐海蠣湯,莆田方言稱「罩」「蚘」諧音「都健在」之意。用飲食寄托人們簡單樸素的祈願,是在團圓之日最討口彩的菜餚。
開正添壽麵,是年初一和年初五的開春儀式。一碗上覆金針菇、香菇、油焙紫菜花生米、蛋皮、白切肉,下置芥藍、菠菜的油拌索面,是在家和出外的莆田人永恆的鄉愁記憶。「吃麵第一口不要喝湯,要不今年出門都會遇雨」的長輩告誡,帶著樸素的民間祈望深入人心。
北京莆田中心等餐飲名企代表表示,期待通過此次美食周,促進海洋特色突出、鄉土氣息濃厚的莆田美食文化在北京的傳播推介。
據莆田市商務局介紹,此次美食周精選十家植根北京的莆田餐廳參與,通過美食達人探店、莆田媒體及中央媒體新媒體平台同步直播等方式推薦莆田好味道,提升媽祖故鄉美食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