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刊】羅源穀倉畫院 深山有「穀倉」

「五一」假期,位於羅源縣松山鎮竹里村的穀倉畫院,成為熱門「打卡」點。院內濃厚的畬族風情,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創產品以及農民畫培訓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村民前來。
這裡原本是一座近百年的老宅子,因荒廢十幾年,已部分倒塌。當地村民介紹,2005年,「龍王」颱風來襲,這個山村許多房屋被毀。之後,竹裡整村進行了造福搬遷,村民們都搬到了河對面。這一片老房子,也荒廢了。
2016年,羅源青年鄭世銜返鄉,將老宅子修繕成為文創工作室——穀倉畫院。從此,這裡迎來了新生。

穀倉畫院內景

半倒老屋,裝下「畬」情畫意

穀倉畫院外,有一片小池塘。循著池邊石頭鋪就的小路來到屋外,可見建築一側是玻璃牆,另一側是修復後的老牆。
「剛來時,房子外牆有一半倒了。我們就順其自然,把倒了的部分用玻璃來替代。這樣,白天從外面就可以看見屋內原貌,室內采光也更好了。」站在門口,穀倉畫院院長鄭世銜介紹著他的得意之作。
跨入畫院大門,可見一個三進的院落。隔著一個小院,對面是木質結構的主屋。主屋左右兩牆,各有一幅壁畫。
鄭世銜指著其中一幅說:「這幅叫畬韻飛天,是根據本地的故事創作的。這裡原來就有兩幅壁畫,但因年代久遠已經看不清了。修繕時,我們保留了兩側的白牆,在上面用黃土、竹片、海蠣灰等創作,既恢復原來的韻味,也可以作為教學點和展示點。」
主屋的正中央是一扇屏風,畫的是竹里村的景色。「你看,畫布是麻布,畫中的山是水墨畫;白色的霧氣、白石是油畫。山松的葉子,則是村民通過圓頭針扎針創作的。」他說,這幅畫是他的新嘗試,由畫師與村民合作完成。
「作品結合了繪畫和手工藝,很受市場認可。除了風景,還可以畫佛頭、觀音等等,這幾年訂單都很多。」鄭世銜說。
屏風後面,是文創產品的展廳和創作空間。「掛著的民族風圍巾,是用自製的染料扎染的。」鄭世銜介紹,穀倉後院,種著本地的青黛,加工後可製成染料。室內,還有文友畫家的字畫、畬族少女裝飾畫、茶盤擺件等等。

鄭世銜介紹茶盤文創品

小畬村裡,一場文創試驗

鄭世銜生於1978年,是羅源本地人。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他曾在美術學校當過老師,後來又在廈門工作,從事過家裝行業。有一定積蓄後,他就想回鄉創業,開一個文創工作室,一邊從事家居軟裝設計和生產,一邊進行文創試驗。
2016年,他回到羅源尋找合適的場所,「大大小小的鄉鎮古村走了個遍,但獨獨看上了這裡」。
「這樣的地方,優勢不在於建築材料的華美,而在於可以結合和發揮的元素很多。」他說,竹里村是個純畬族村,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作品有了民族和地域的特點,在交流上,就可以和大都市甚至與國際水準站在同一個平台高度」。而且,這裡離動車站近,去羅源縣城車程大約只有15分鐘,方便購置創作需要的材料。
其實,老宅的改造,對於從事家裝行業的鄭世銜來說,並不算很難。難的是,如何把當地的民族風情與他的文創融合在一起。
「我的初衷就是,回到家鄉,做有民族特點的文創。如果可以的話,還希望帶動村民發展。」他說。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鄭世銜在這座老房子落腳,還在對面建了廠房,生產竹製品、漆器、農民畫等。
這一待,就是五年。「來到這裡,我靜下心來感受畬族韻味。感觸比較深的是,畬族文化中,婚嫁禮儀保留得很好,相關的傳統服飾、漆藝等都非常漂亮。這些生活的用具、習俗相關的器具,都值得開發,可以直接與繪畫藝術、文創產品結合。」他說。
畬風畬韻濃厚,穀倉畫院名氣很快傳出大山。去年,導演李少紅率領電影《聽見她說》之《雲重傳》獨幕劇劇組來這裡取景。電影由演員奚美娟主演,全程都是在畫院拍攝。
「當時,劇組選擇拍攝場地。我們提供了畫院的照片,李少紅導演看了,馬上拍板定了這裡,不去別的地方看了。」鄭世銜說。

室內的陶片陳列品

 鄉村振興,有了文創助力

近年來,羅源縣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為契機,挖掘畬族文化,統籌謀劃民族鄉村振興發展。穀倉畫院,成為一個熱門文化「據點」。
近日,在穀倉畫院內,羅源繡娘培訓班又開課了。福建省服裝創意設計中心主任、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栩為20多名學員講解「鳳凰裝」的畬繡技藝。
「我們把現代元素和傳統文化相融合,可以製作具有畬族特色的文創產品。」陳栩介紹,當天教學的「鳳凰裝」,是具有代表性的畬族傳統服飾。

畬族特色表演

在這裡,像這樣面對周邊畬漢村民的培訓班還有不少。「我們通過培訓,培養一批羅源繡娘。目前正籌備建立畬繡基地,帶動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羅源縣委統戰部負責人說。
人氣聚集,穀倉畫院也開始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現在,我的文創產品已經實現收支平衡,還帶動了竹里村7個村民。」鄭世銜說。
今年40歲的雷祖良,是竹里村村民。去年受疫情影響,外出打工不方便,經別人介紹,他來到穀倉畫院進行畫框裝裱、茶盤製作等。
進來一年多,他現在已經是工廠的負責人,月收入大約4500元。「除了我們7個人,畫院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會請村民來臨時幫忙。」他說。
除此之外,穀倉畫院還時常邀請村民參加農民畫培訓、手工藝製作等,村子裡慢慢有了文藝氣息。
「我們穀倉畫院成了開拓者。去年,村裡有了另一家文創場所。縣裡也重視起來,把這裡培育成為文創的集聚點。」雷祖良說,去年村裡建了公園和櫻花步道,旅遊人氣旺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