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打「組合拳」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綜合報導】福建省泉州市16日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動員會,就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作部署。
2020年第一季度,當泉州曬出經濟「成績單」時,不少人都為泉州經濟前景捏了一把汗:增速減少了一成還多,增量排在福建第9名。但是,憑藉堅實的民營經濟基礎,製造業、外貿出口一起發力,泉州到年底實現了經濟正增長,連續22年GDP位居福建首位,更是與福州雙雙躋身「GDP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俱樂部」。
春節假期未過,泉州就召開這樣的全市會議,襯托的是民營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全市八成以上的稅收、八成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九成以上的研發創新、九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來自民營經濟。
回顧泉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僑」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親與本地人口相當。早年由於地處「對台前線」,國有經濟非常薄弱,泉州GDP曾經位列福建最後一個梯隊。 改革開放給了泉州「鹹魚翻身」的機會。從市縣到鄉村,各地紛紛與海外僑親聯合做起了「三來一補」,即僑親提供資金、技術,當地人提供土地、廠房、勞力,鄉鎮企業、三資企業如雨後春筍,再後來,引進僑資搞成片土地開發。泉州經濟由此駛入快車道。

泉州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動員會。

當不少地方準備放開手腳「工業立市」的時候,泉州的民營企業家們已經在思考如何把家族式企業過渡到現代化企業;當有的城市還在滿足或模仿或接單海外知名品牌時,泉州的民營企業家們已藉機實現了由粗放向集約、由體力向智力的轉型,迅速完成了從「有品無牌」到「貼牌加工」再到「自主品牌」的躍遷。到2020年,泉州市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56件、上市企業104家,位居中國地級市前列。
實體經濟、智能製造大勢所趨,泉州企業捷足先登。「十三五」期間,泉州建設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94家,先後成功舉辦國家級數控一代和智能製造會議近十場。五年來,該市企業技改投資3388億元,企業減少用工近20%,效率提高50%,成為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昇級成效明顯的市。
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泉州2020年電商零售額卻交出了2500億元的成績單,各項指標均居福建首位、全國前列。
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泉州市委、市政府打出「1+N+N」組合拳,「1」即制定《關於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加快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的決定》總指導性文件,第一個「N」即推出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等9份配套政策文件,第二個「N」即開展民營企業招商對接、加速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全面激活消費等48個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