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隊「登陸」鄉建 吸引人力回流

【本報綜合報導】這個春節,來自台灣的馬彥彬夫婦第一次留在福建鄉村過年,「有10多戶村民邀請我們到他們家裡一起吃年夜飯,我們真的很感動。」
對此,福州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人才委員會主委、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彥彬笑著對記者說,他和台灣團隊剛來到福州市永泰縣的鄉村時,「很多村民從前幾乎沒見過台灣人」,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他們與村民慢慢結下深厚的感情。
尾林村,福州市永泰縣同安鎮最尾端的一個行政村,常住人口不足40人。一年前,村中沒有路燈、自來水、公廁,也沒有活動中心、公園、食雜店。

尾林村原本破敗的舊村部,如今被改造一新,全新的灰瓦屋頂既美觀又解決了漏水問題;二樓的平頂裝上屋頂和欄杆,擺上茶桌,成為觀景、茶歇的平台。

如今,破敗的兩層舊村部煥然一新,分別設置農特產品產銷中心和村情村史館;樓頂擺上茶桌,成為觀景、茶歇的平台;舊宅老屋的外立面和庭院得到美化,山坡上建起小小的健身休閒公園,旱廁被公廁取而代之,垃圾分類亭散落村中。
這個小山村的舊貌換新顏,就緣於馬彥彬率台灣團隊的駐村。他說,過去,閉塞的交通導致鄉村產業發展受到局限;現在,尾林村迎來發展機遇,「最重要的是人留下來,鄉村才有機會發展。」
尾林村村民林傑17歲時第一次走出同安鎮,到山東濟南、北京從事休閒食品批發。在外漂泊了十餘年後,他看到鄉村振興的機遇,從大城市回村帶動村民種植獼猴桃,將種植基地推廣到永泰縣六個鄉鎮,既盤活了幾近拋荒的土地,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馬彥彬透露,計劃幫林傑在村子裡開發採摘觀光果園,吸引城市裡的遊客。而尾林村將改造為「慢活青創村」,以返鄉或入駐青年創新創業為動力,以「小眾」「慢活」「低耗」為訴求,逐步發展區隔化、特色化的深度生態旅遊產業。
對於同安鎮的西安村,馬彥彬團隊的目標是打造「百草青創村」,發展以油茶、中草藥為核心的產業,結合體驗、研學與觀光,拉長產業鏈,增加村民收益。
村口新設置不久的石頭村標,讓村民們有了歸屬感。村中,台灣團隊整治污水,拓寬道路,修繕水溝;活化閒置空間,探索建立「星創基地」,引進陽光學院師生實習實訓;一個「百草園」中草藥試驗基地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西安村村委會主任盧伯欽告訴記者,過去西安村家家戶戶種植茶油、山倉子,但產值不高;如今很多年輕人回鄉發展,研發、生產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永泰縣是福州市最大的山區農業縣,自2014年引入台灣打開聯合團隊參與嵩口古鎮建設開始,兩岸鄉建鄉創合作不斷「開花結果」。馬彥彬就是在永泰縣台港澳辦牽線下,邀請大陸高校的台籍教師和台灣青年設計師組成台灣設計團隊,深入參與當地的美麗鄉村建設。
在嵐口村,這個台灣團隊引入台灣元素,將閒置的村合作社改造成民宿。比如,在門口的草坪上用矮籬笆圍出寶島的形狀種上薰衣草,設置「奉茶」桌;在公共區域的電視裡循環播放台灣歌曲MV;以日月潭、阿里山、澎湖灣等台灣知名景點給12間房間命名,房內提供這些景點的介紹海報與書籍、台灣茶包與風味小點心。

嵐口村閒置的村合作社,與台灣團隊合作改造成「嵐口·遇見台灣」,近日民宿對外試營業了。

「嵐口·遇見台灣」民宿近日對外試營業,由馬彥彬的妻子林佳垔及其台灣閨蜜宋慧珍合作運營。因熱愛烹飪考取了台灣中餐烹調丙級證照的宋慧珍,經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直接採認,在福州拿到了中式烹調師三級證書。「我們會給住客提供滷肉飯、肉燥飯、大腸包小腸等台式特色餐飲,讓他們體驗地道的台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