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戰爭已來到門口 全台無感?

賴清德已經為兩岸戰爭做破釜沉舟準備,他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強調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要進行全方位的積極整備,提升國家整體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並提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擺明就是戰後應變。賴清德還以領導人身分,以台獨語言親身對台民下達災後準備,包括極為細節的儲糧、儲水,頗有浩劫後的詭異氣氛。
台灣軍方隨後透過喉舌機構《青年日報》社論詮釋賴清德的「全方位戰備」理念,指賴總統將全社會防衛韌性,區分為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4大面向,也是「支撐防衛韌性的4根重要支柱」;軍方並聲稱,台灣之所以能夠扮演好維護區域和平的角色,依恃的是「一直以來強大的國防」。這也是「全社會防衛韌性」第一個面向。基於「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的理念,因此國防可說是「其他3個面向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
軍方並強調,落實自我防衛必須滿足兩個要件,一是強化軍隊戰力,二是深化全民國防。行政院上月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國防整體規模達 6470 億元,占GDP比率約為2.45%,創歷史新高,顯示政府強化國軍戰力決心;在深化全民國防方面,國防部多年來積極透過國防知性之旅、營區開放、高中職儀隊競賽、寒暑期戰鬥營等活動,強化軍民聯結與全民防衛意識,為「強化全社會防禦韌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必須動員社會資源、力量,則屬內政部權責。賴清德指示將徵召培訓40萬可恃民力,投入全社會防衛,外界解讀為培訓40萬民兵,內政部長劉世芳卻說,沒有所謂40萬民兵,40萬民力是要維持社會、政府正常運作,維生設施防衛,最後才是支援軍事勤務。這恰好跟軍方說法倒置,劉世芳將民生防災擺在前面,軍方則堅稱國防為先,則40萬民力,想當然爾就是民兵。
劉世芳的說法在消釋外界全民皆兵疑慮,但軍方卻早已露餡賴清德設置「全社會防衛韌性」本意,絕非在應付例行式的災變,重點還是在軍方所謂的「深化全民國防」,講白了,就是在為後台海戰爭做準備。賴清德先前已經透過絕不簽和平協議,表達不惜一戰決心;因此通篇「強化全社會防禦韌性」,絕不止單純的在一般性的防災,他的40萬民力,恐怕終極任務是在配合黑熊部隊清鄉。
呼籲和平不遺餘力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憂心地說「戰爭已來到門口」,這也是大多數希望和平之士的共同感觸;但台灣還是一片歌舞昇平,麻木無感,毫不以賴清德的積極引戰為意,是認為賴清德神功足以護台?或解放軍以兩岸親情不會下重手?但刀槍無眼,下刀的是解放軍或黑熊軍,誰說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