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辦高雄淨零城市規劃公聽會

邀請產、官、學界討論高雄淨零城市規劃 並要求環保局儘快促使通過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

【記者于欽智高雄報導】國發會在2022年3月提出「台灣 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日前正式公布2030年階段目標,高雄該如何達成淨零轉型目標?黃柏霖議員12日舉辦高雄淨零城市規劃公聽會,邀集市府相關單位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會中要求環保局積極促使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能儘快通過。
黃柏霖12日於公聽會中表示,減碳淨零已是全世界共識,高雄市為重工業城市,更需重視空氣汙染對市民健康的影響,針對碳排放應有更好的管制方式,期許市府加以輔導產業採用更好設備及導入先進技術,減少碳排改善空汙的同時,也能提升經濟發展。
義守大學教授李樑堅兼副校長建議,市府每年應公布減碳統計圖表,在招商時應將製程處理技術放入循環經濟園區招商條件,且向金管會爭取成立碳權交易所,以利未來碳稅徵收及碳權交易。
台比荷聯公司執行長魯台營博士建議,政府的空污總量管制應改成碳總量管制,借鏡EU ETS(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完整統計企業的減碳量,達成甚至超過減碳量的企業可販售配額給未達標企業,讓所有企業都能更快達成減碳目標。
市立空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胡以祥認為,高雄自身條件適合發展氫能,建議市府應聚焦於氫能電動車及卡車等推動,並積極爭取加氫站設置於高雄。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指出,目前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應刪除碳排放平台設置,讓自治條例能儘早立法成功;中央及地方應溝通協調未來市府在碳費抵換管理機制的角色定位,並積極向中央爭取將已收碳費成立相關基金並落實於高雄的建設當中。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吳建德表示,《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可借鏡,但仍需留意高雄產業型態與台北不同,擷取台北優點,並針對原高雄縣區的城鄉差距進行審慎評估,同時呼籲市府應盤點溫室氣體來源占比,訂定短中長期的改善目標及工作執行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