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交通督脈 脫胎換骨 蛻變中的活力都城 桃園

【記者吳惠民桃園報導】桃園,是全國人均年齡最年輕的活力都城。而活力的泉源,必須仰賴交通動脈的暢通。近年來,市府積極投入捷運建設,其中桃園第一條捷運──機場捷運,已於2017年正式通車(2006年動工)。桃園捷運綠線北段,從坑口到藝文特區的7個車站,預計將於明(2026)年迎來第一階段通車;全線完工通車則預定於2030年。

身為資深地方民意代表的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表示,桃園正站在城市發展的重要轉捩點上,許多重大建設規劃,不僅須解決當前需求,更應為百年後的桃園奠定基礎。交通建設是城市進步的關鍵引擎,不僅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更直接牽動地方繁榮。因此,對於捷運綠線等重大運輸建設,邱議長始終高度關注,並多次前往視察工程進度,以確保建設如期如質推進。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右一)在公關主任陳效君(右二)陪同下,於A22老街溪站視察。

《桃園捷運綠線 明年迎來第一階段通車》

邱議長指出,桃園市第一條由市政府主導規劃的捷運綠線,將於明年迎來第一階段通車。捷運綠線全長約27.8公里,共設21座車站,涵蓋八德、桃園、蘆竹、大園與航空城等重點發展區域。此路線不僅是桃園都市發展的重要骨幹,更是實現「北北桃一小時生活圈」願景的關鍵一步。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左二)與市議員李柏坊(左三)前往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

《目前綠線規劃分為三階段通車》

第一階段 預計於明年通車,範圍從藝文特區G11站至坑口G15B站。

第二階段 則預計於2028年(民國117年),將自藝文特區再向南延伸至桃園市中心G08景福站,讓舊市區民眾也能享有捷運便利。

第三階段 為2030年(民國119年),主線將由八德貫通至航空城,全面串連各區。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前右二)至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聽取工程人員解說。

通車後,從G11藝文特區站出發至坑口站,將大幅提升生活機能。G12蘆興埤站、G13南竹中正北站與G14蘆竹中正北站,將有效紓解南崁交通壅塞問題,並帶動周邊發展。G15水尾站與G15B果林站則連接至大園,有助於新興區域快速成長。最關鍵的G15B坑口站,將銜接機場捷運A11站,實現直通桃園國際機場、高鐵及台北,成為雙捷運轉乘的重要節點,亦是邁向「雙北一小時生活圈」的第一步。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在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聽取簡報,G15B坑口站的站體設計以航空飛行意象為主題。

G15B坑口站的站體設計以航空飛行意象為主題,展現科技感與城市美學,呼應桃園作為國際門戶城市的定位,象徵桃園邁向國際大都會的決心。為迎接捷運綠線北段明年通車,市府預計自今年7月起展開主線動態測試,市民將有機會見到列車於主線實際運行。通車後,從藝文特區直達坑口站,一轉即可接駁機捷,便利性大幅提升。站體旁即為機場,還能近距離觀賞飛機起降,未來的第三航廈也正在興建中,讓坑口站成為桃園的交通大門。這是市民期盼多年的建設,市議會也將持續把關進度,讓大家感受到:「從桃園出發,世界就在眼前!」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在團隊陪同下,至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

此外,G12至G14站點皆為連結桃園市區的重要節點。惟內政部整體都市計畫開發仍在審議中,邱議長特別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加強配合,加速都計審核,讓車站周邊重劃得以同步推進,避免通車後仍面臨開發延宕情形。

《綠線延伸中壢段邁入發包 中央核定經費到位》

為讓捷運綠線完整串聯桃園各大生活圈,市府更進一步推動「捷運綠線延伸中壢計畫」,此為桃園捷運成環路網的關鍵節點。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已於今年5月6日審議通過本案,建設經費達341.87億元,目前捷運局正辦理工程招標作業。

此路線全長約7.2公里,共設置6座車站(1座高架、5座地下站)及1座駐車廠。起點自綠線G01高架橋尾段起,沿建德-崁頂新闢道路設置G30站,並於中山東路設置G29(慈仁四村)、G28(富台國小)、G27(普仁國小)等站,再轉向環中東路設G26中壢體育園區站,最終銜接中壢火車站G25站與機捷A23站,形成三鐵共構的交通樞紐。

未來通車後,將大幅紓解中壢地區交通壅塞,並活化老舊社區,創造更多商業與就業機會。對於當年一手催生老街溪站設置的邱議長而言,這項建設格外具有意義。他也提醒市府,雖然中央已核定經費,但當前人力與原物料成本不斷上漲,恐有預算缺口,市府應積極尋找資源補足,避免預算不足導致工程延宕。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在團隊陪同下,前往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

《捷運接軌市立醫院 打造完整就醫網絡》

桃園市人口逐年成長,卻是六都中唯一尚未設有市立醫院的城市。八德、大溪兩區大型醫療院所不足,醫療資源明顯匱乏。市府已擇定於八德霄裡公園設置市立醫院,將依區域醫院與準醫學中心等級打造,服務中壢、平鎮、大溪與復興等行政區。

市立醫院將鄰近捷運中壢延伸線G29站,該站為八德、中壢、平鎮三區交界點。未來將建置地下通道,連接捷運出口與醫院,提升就醫便利性。此案預計投入91.4億元,目標於2033年底營運,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三鶯線延伸八德段 銜接雙北再創高峰》

除捷運綠線與中壢延伸段外,市府亦積極推動三鶯線延伸至八德段,以串聯北北桃生活圈。此案已完成綜合規劃審查,市議會將全力催促爭取於今年核定,並於明年順利動工。

若期程順利,預計2035年(民國124年)通車。屆時從八德可直達鶯歌、三峽,轉乘北捷前往板橋與台北,交通將更為便捷。此項建設對八德區整體發展具重大利多,市議會將全程緊盯進度,確保市民早日享有安全便捷的新捷運選擇。

《大溪新跨橋解交通瓶頸 提升觀光品質》

大溪與復興區為桃園重要觀光熱點,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但目前跨越大漢溪僅有武嶺橋與崁津橋兩座橋梁,假日交通經常壅塞。為尋求解方,邱議長與徐其萬議員日前視察大溪,積極研議替代方案。

交通局表示,目前已採短期對策,如調整匝道標線、拓寬現有路肩為車道等。邱議長則建議從根本改善,建設「大漢溪兩岸快速道路」,串連板橋與新莊,作為國道三號替代路線。此案交通部正進行可行性研究,市議會將持續追蹤進度並全力爭取。

另針對大溪區內壅塞問題,工務局規劃興建大溪第三座跨橋,橋長約1,200公尺、寬度15~25公尺,總經費預估48億元,採景觀橋形式打造,預計明年動工,2031年9月(民國120年9月)完工。邱議長強調,交通暢通是大溪觀光的關鍵,跨橋完工後,勢將提升整體旅遊品質與城市形象。

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在團隊陪同下,前往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

《鐵路地下化如火如荼 重塑市容交通新藍圖》

談到桃園重大交通建設,鐵路地下化絕對是市民最關注的項目。邱議長指出,鐵路地下化不僅能消除平交道、打通南北交通瓶頸,更可改善市容,釋出綠地與公共空間,對城市未來發展具有關鍵意義。

台鐵地下化工程分為先期與主體工程。先期工程包括臨時軌道與臨時站共4標,目前皆已動工並陸續完工。主體工程共8標,目前平鎮、桃園、中路、中原、中壢等車站皆已正式開工;其餘鳳鳴、桃園醫院、內壢站則待「桃地計畫」修正通過後,陸續上網招標。

捷運綠線北段中庄吊橋視察試車。

《通車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 包含鳳鳴、桃園、內壢、中壢與平鎮站,預定於2033年(民國122年)通車。

第二階段 中路、桃園醫院與中原站則預計2034年(民國123年)通車。

桃園市議會始終將鐵路地下化視為重大民生建設,全體議員與邱議長密切關注工程進度,透過議會監督機制與市府保持溝通協調,積極爭取中央資源與政策支持,期盼市民早日享有安全便捷、環境友善的交通新願景。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