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零廢棄永續市集 有四大亮點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第三屆「中山零廢棄永續市集」,匯聚二手交易、愛心義賣、永續倡議與USR展示四大亮點,今年於以「愛的足跡,永續前行」為主題,巧妙對應學生搬宿舍與外籍生返國時程,共實現456件物資,總計201.31公斤的再利用循環成果,不僅創造物品延續生命的契機,更成為該校永續推動的特色與傳統。
中山大指出,今年由學生組成的攤位,風格多樣,除二手生活物品販售,也有學生社團永續創新社,所設計的闖關遊戲,結合永續品牌,推廣與兌換小禮物,讓永續教育從對話走進體驗。
而中山大校友劉瀞云所創立的無包裝商店「無包裝蛤作社」,也設攤參與,倡議裸賣消費與低碳生活。此外,現場還集結社會系、管理學院、西灣學院及海洋科學學院等四大USR計畫展示,透過互動體驗與場域成果,展現中山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多元實踐。
中山大副校長郭志文表示,此市集由學生主導、結合師生與校友,是該校推動永續文化向下扎根的最佳例證。未來也將成立永續辦公室,進一步統整校務永續策略與行動。
總務長蔡俊彥提到,該校近年在執行面上,持續投入行動,提升資源與落葉利用,資源再利用總量達107公噸,垃圾減量11%。儘管校內單位與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整體用電量卻未上升,展現出節能治理的具體成效。
所以,二手市集兩日共流通153.6公斤、456件物品,主辦團隊透過現場秤重與線上表單,即時將每筆交易,轉化為減廢與減碳數據,讓參與者看見自身行動,能對環境的正向影響。另由環安中心規劃的校園義賣活動,銷售物品總重也達47.71公斤,不僅讓愛心物資重覆利用,所得也全數捐助「中山學生急難救助基金」。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