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綠鬣蜥移除宣導 現場活體解說

【南投新聞採訪中心報導】綠鬣蜥已在南投縣埔里鎮等七個鄉鎮市現蹤,尤其埔里鎮多處農地均發現綠鬣蜥,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環境教育師林湧倫,昨介紹其特性和危害,他強調,雌性綠鬣蜥第三年就會產卵,一次可產三十到八十個卵,民眾若發現,可打「一九九九」通報,而抓到的綠鬣蜥,專業移除人員會以電暈器或腦絞槍等人道方式處理。

南投縣府農業處統計,南投、草屯、埔里、名間、中寮、魚池、國姓等七個鄉鎮市已有發現綠鬣蜥入侵,牠影響生態外,也大量啃食作物嫩葉,造成嚴重農損及民眾驚擾,農業部已將綠鬣蜥列為有害的外來入侵種。縣府、埔里鎮公所等單位昨即在公所三樓舉辦移除宣導,請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環境教育師林湧倫帶來活體解說。

林湧倫說,綠鬣蜥成體體長可達一.八至二公尺,背部具有明顯鬣狀鱗片,除有利齒,長長的尾巴也具攻擊性,移除須謹守「三要」,即「人員要訓練」、「過程要安全」、「方法要適合」,可透過戴防護手套、撈網或捕蟹鉗徒手捕捉,或是索套、陷阱捕捉法與擊落捕捉法,確保人身安全,民眾發現綠鬣蜥等外來種,可撥打「一九九九」專線通報。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