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長庚提醒 孕婦避用NSAID消炎止痛藥

【記者黃文政高雄報導】孕婦是否可以使用消炎止痛藥?尤其是常見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高雄長庚醫院團隊研究顯示,孕婦若在懷孕期間使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對胎兒的腎臟健康造成風險,甚至增加未來得慢性腎臟病的機會。
高雄長庚指出,目前,台灣約有10萬人正在接受洗腎治療,每人每年透析費用高達至少50萬新台幣,這對醫療系統造成了沉重的財務壓力。如何有效預防腎臟病,早已成為公共健康政策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根據研究,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降低腎絲球過濾率,對高風險病人而言,如果沒有謹慎使用這類藥品,將可能會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導致更早進入透析階段。
美國FDA於2022年,分析多起臨床案例與回顧文獻後再度警告:孕期20週或之後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因為可能導致胎兒發生罕見但嚴重的腎臟問題。若醫師判斷確實需要使用此類藥品,應按照指示謹慎使用,並持續規則追蹤羊水量。
高雄長庚研究揭示,分析超過百萬名台灣兒童的健康資料結果顯示,孕期至少使用過一次NSAID的媽媽,她們的孩子在未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提高了10%。尤其是第二孕期(懷孕第13-26週)或第三孕期(懷孕第27週至分娩)使用NSAID的風險更高,特別是第三孕期使用屬於常見指示藥的ibuprofen(布洛芬),風險將提升至34%。這研究結果已發表在2025年國際醫學期刊《JAMA Pediatrics》,並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