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柬埔寨義診 五位臺灣中醫師的慈航濟世行

由包括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組成的慈濟國際人醫會柬埔寨義診團,於5月30日到6月1日前往柬埔寨義診,這其中,來自台灣的五位中醫師在義診團隊中的表現備受當地義診民眾的肯定。
【桃園黃淑貞醫師】
這次義診,對來自桃園的黃淑貞醫師而言,是人生第一次的國際醫療服務,也是她行醫使命的延續。
當初,她選擇投身醫療領域,源於父親的影響。因父親擅長內科診療,從小耳濡目染,深刻感受到行醫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服務與奉獻。黃醫師的父親,因為家計放棄中醫特考是他的遺憾。這成為黃醫師努力考取中醫師資格的動力。當她順利考上時,內心充滿感恩,終於幫父親圓夢也希望父親「以我為榮」。
多年來,她致力於義診服務,持續為弱勢族群提供醫療支持。行醫不僅是治病救人,更要療癒人心。因此,在日常診療中,黃醫師除了關懷病患身體上的病痛,也細心觀察其身心狀況,適時給予關懷與指引。
對於肢體疼痛的患者,她耐心衛教正確的姿勢與運動方式,幫助他們改善不適。今年,她將這些理念帶到柬埔寨,希望用自身所學,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照護。

【新竹市曾文馨醫師】
來自新竹市的曾文馨醫師,執業多年,專精中醫內科、針灸與復健。今年,他首次踏上國際義診之旅,前往柬埔寨,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這趟義診,不僅是行醫,更是他向自己許下的承諾—回饋社會,履行醫者的責任。
曾醫師曾罹患大腸癌第四期,癌細胞擴散至肝臟,生命一度岌岌可危。在台北慈濟醫院的悉心照護下,他奇蹟般康復,重獲新生。三年前,他在上人面前發願,要投入全省義診,更希望能參與國際義診,將醫療帶給需要的人。今年,他終於實現這個願望,前往柬埔寨,展開人生首次的海外義診。
曾醫師深信,義診不僅是施予醫療,更要走進病患的生活,傳遞健康的觀念。因此,在柬埔寨義診時,他特別注重衛教,教授當地居民簡單的復健動作,使他們在家也能進行自我保健。他認為,義診除了治療病痛,更要將健康知識帶入患者的生活,讓他們能夠持續改善自身狀況。

【彰化蕭森霖醫師】
身為一名中醫師,來自彰化員林的蕭森霖醫師始終堅信,醫療不僅止於疾病治療,更是身心靈的全方位照護。他這次來到柬埔寨義診,是一場跨國合作,更是一場見證醫療力量如何跨越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
中醫講求身心靈的整合,這正與義診的精神相互呼應,治療不僅止於身體的康復,更要照顧到患者的內心感受。
蕭森霖醫師的診療不僅限於緩解病患的不適,更深入關心他們的工作環境、生活狀況與家庭關係。他深知,病痛往往不只是生理上的問題,許多症狀的背後可能與病患的心理壓力、人際關係或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他在問診時,不僅傾聽病患的身體狀況,更細心探究其生活背景,試圖找到影響健康的根本因素。
蕭醫師的義診之旅,沒有止境。六年前,他踏入柬埔寨,投入這場醫療服務。六年後,他再度歸來,見證進步,也持續深耕。未來,這份初心不變,將帶著醫療的力量,持續前行,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光明與希望。

【大林鄭竹晏醫師】
在台灣,從事居家醫療工作的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鄭竹晏說,看到病患的種種病症,讓他看見生命的脆弱,也看見人性的勇敢;聽見無常中的悲苦,也學會感恩當下的福氣。
鄭竹晏從義診中感受到,義診經驗,讓他更珍惜能走入國際義診的機會。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不變的是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每當對一位病患治療結束後,鄭竹晏會雙手奉上一份來自 上人的祝福小物,並以微笑與一句溫柔的「Chan chea aom」(祝福你)作結,為這段短短二十分鐘的生命交會劃下溫暖的句點。
鄭竹晏從這裡深深體會到——技術能醫治病痛,慈悲才能療癒人心。而即使是微小的關懷,也能在資源匱乏之地,帶來無比溫暖的力量。
鄭竹晏提及,見苦知福,無論是在台灣社區中行醫,或是在海外義診中付出,我時時提醒自己把握當下、盡一己之能。鄭竹晏認為,他是一位有福的人,因為他是一位在社區中耕耘福田的中醫師。

【高雄市鍾振鴻醫師】
鍾振鴻醫師,來自高雄人醫會,執業二十三年,診所在高雄市橋頭區,秉持著濟世救人的精神,長年投入義診服務。
在義診中,鍾振鴻醫師肩負多重責任,不僅以中醫療法紓解病患的身體不適,也協助牙科分流,確保診療過程順暢。他細心關懷病患,安撫就診者的焦慮,讓義診的每個環節都更有效率、更具溫度。
這一次,他選擇在端午節前往柬埔寨義診。初次與家人談及此行時,親朋好友紛紛勸阻,擔心柬埔寨的安全問題。然而,鍾醫師深信:「菩薩道要走入人群,不能等待。」他毫不猶豫地啟程,堅定地走在義診助人的道路上,無畏前行。
這趟柬埔寨義診,不僅讓他發揮醫者仁心,也讓他更加確信,行醫的價值在於減輕病痛,守護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是付出,也是收穫。他深知,唯有親身投入,才能真正體會醫者的使命與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