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秉持人文與專業並重的辦學理念,在高教領域穩健前行,辦學成果深獲教育部肯定。近日公布第二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階段(114至116年)審查結果,慈濟大學114年度主冊計畫核定補助金額突破新台幣7,000萬元,若加計主冊專章、USR計畫、就學協助與原住民輔導等項目補助後,總額突破新台幣1億元,除較前一年大幅成長,也是東部最高,平均每位學生可獲超過2萬元支持。同時,「私校獎補助計畫」也獲得逾1億元補助,顯示政府對學校整體發展的高度肯定與支持。
校長劉怡均表示,感恩教育部對慈濟大學整體發展的肯定與資源挹注,加上董事會的全力支持,學校得以更強的動能推展教學研究以及行政的創新與優化,培育下一代的優秀公民。未來,學校將充分運用這些補助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學習環境,並朝向「創新、永續、在地共好」的目標邁進。
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合併後,整合醫學與技職體系的專業優勢,全面提升發展能量,發展方向明確,深獲審查委員肯定。學校積極推動智慧醫療、醫材製造與人才培育,打造前瞻教學與研究基地,強化學生的實作與創新能力。
在教學面向,慈濟大學結合多校資源,參與「國際導向開放線上教育者聯盟」,拓展教師專業與學生跨校學習機會,並持續推動創新教學、全英語授課(EMI)、智慧校園與數位課程,全面提升學生語文能力與數位素養,培育跨域國際人才。
產學合作方面,展現良好業界連結基礎與合作信任,助力教學應用與研究實作。學校對接產業趨勢,重整優化實作導向課程,如: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獲教育部「跨領域生物醫學工程教育課程建構計畫」補助,課程滿意度提升,顯示轉型成效獲得學生肯定。
慈濟大學學生展現強大國際參與能量,學生積極參與海外實習、學術交流與國際志工,培養全球視野與國際經驗。海外研修、交換計畫及語言補助逐年拓展,平均每12位學生中即有1位獲得出國學習補助,持續為年輕學子拓展全球視野。同時,學生自主學習風氣濃厚,學校也提供完善資源支持學生發展個人學習計畫與社群行動,學習動能充沛。
學校也持續落實社會責任,關懷弱勢與原住民學生,提供實質扶助,展現教育公平。為實現「高品質教育、低負擔就學」的目標,慈濟大學致力於建構友善學習環境,提供健康實惠的學生餐廳(每日餐費不到100元),更有100%宿舍提供率,在慈大每位學生都享有公平的學習機會與資源,讓同學以付得起的學費享受優質的教育品質。設計「衣珠專案」,主動協助經文不利學生各項扶助,使其生活無憂、學習無慮、職涯無限。
慈濟大學將持續推動「發展人文科技力」、「培養慈悲喜捨大善力」、「拓展全球影響力」三大校務發展願景,並朝著「運用智慧科技創新教學、培育具慈濟人文精神的專業人才、強化產學研結合、實踐ESG治理」四大策略目前前進,致力於打造一所兼具創新、永續與在地共好的志工大學。
慈濟大學提供從五專、四技、二技到大學與碩博士班的完整學制,無論是高中或高職體系學生,都能在此獲得一貫且全面的學習支持,是青年學子實現理想的堅實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