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厝剖香腳百年傳統技藝再現

【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自1997年持續推廣至今的嘉義市雲霄社區重要傳統技藝「剖香腳」展演活動,7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重新展開,現場由黃敏惠市長、張博雅資政與北園國小、復國及吳鳳幼兒園的師生們一同體驗這場專屬於嘉義的珍貴傳統技藝。這項具有百年歷史的傳統技藝,最早是由內安雲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廣禮(時任林森里里長)發起,每年在社區內公開展演,於2021年起移師嘉義市立博物館戶外圓形廣場辦理,理事長表示換到更大的場地可以讓更多在地學童及遊客體驗並認識這項與諸羅文化息息相關的古老技藝。

黃敏惠市長表示,剖香腳這項精湛的工藝不僅是我們嘉義市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們對歷史與傳統的敬畏。早期在地藏庵附近的內安里、雲霄里,剖香腳因著民間信仰形成社區中的重要產業,將竹子剖開後綁成花狀曬太陽,即是其命名的由來。在諸羅建城321年的今年,市府團隊更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讓年輕一代深入了解並珍惜這份來自過去的美麗手工技藝。黃敏惠市長感謝內安雲霄社區發展協會以及王廣禮理事長不遺餘力的推廣,如今這項活動透過社區、學校與博物館的合作,讓更多人認識並保護這項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更展現出嘉義人嘉義事嘉義精神。

雲霄社區,舊稱「雲霄厝」,清朝時期此地是古諸羅建城時進出北城門和東城門的通道,也是梅山、竹崎及民雄等地的民眾往來諸羅城必經之地,加上鄰近香火鼎盛的地藏庵。因地緣關係,當地居民幾乎以「剖香腳」為業,也是當時南臺灣最大的香腳產地,甚至有「香腳原鄉」的美譽,在民國50年代曾有人讚嘆「雲霄厝一年四季皆開花,開的是香腳花」,可見當時已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究竟甚麼是「剖香腳」,香腳是拜拜用的香,剖香腳是指製香的過程。傳統的香腳是純手工製作,過程從鋸竹、去竹節、浸竹、剖青、切片、切絲,到綁香腳花展花曝曬,每一根香腳都代表著製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