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黃氏宗親清明掃墓逾2百人依古禮祭祖

【南投新聞採訪中心報導】黃氏祖先進入埔里開墾1200年,黃謙安派下子孫從1905年開始設祖塔掃墓祭祖,清明時節散居全國的子孫有200多人到埔里黃氏祖塔掃墓祭祖,儀式依「福佬客家文化」傳統古禮進行,儀式中並向祖先稟告後代孫近況,包括已有6名碩博士,且新添74世裔孫,該宗親會已將該祭典申請無形文化資產。


1.台灣十三份黃公謙安派下祭祀協進會理事長黃祖年向宗親報告,該祭典向文化局申請無形文化資的情形。

3.黃謙安派下子孫修建的黃氏祖塔,位在埔里鎮珠子山十三分。

埔里黃氏宗親200多人,前天聚集在珠子山十三分的黃氏祖塔,以傳承100多年的清明祭祖的古禮進行祭典,祭典一開始,由祭祀官以閩南語宣讀祝文、唱黃氏內外八句詩、進行客家傳統「掛紙」儀式,最後焚燒「金尾紙錢」,典禮長達1個多小時。而儀式中有閩南語也有客語,主要是因早年進入埔里墾殖的黃氏宗親祖先,就是福佬客家人。

黃謙安派下的黃氏子孫,經100多年的繁衍,現已散居在全國各地,宗親會也已成立「中華民國台灣十三份黃公謙安派下祭祀協進會」,理事長黃祖年昨天即向宗親宣布,黃氏宗親清明掃墓文化祭典,將向南投縣文化局申請為無形文化資產,縣文化局當天也有人到場觀看祭典,認為該宗親會保存福佬客家文化是很難得的。

黃氏謙安公派下第21世子孫黃永達表示,黃謙安派下子孫早在1905年就在埔里絑子山十三分地區興建黃氏祖塔,並開始舉行清明掃墓祭典,1986年響應「公墓公園化」政策修建祖塔,新修建的祖塔,內部有九玄七子塔位階梯,外觀有歇山頂屋脊,鑲上圓形球體,並有三綱五常護龍、文筆官印護牆,都是希望子孫孝順、勤奮和努力追求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