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能專家葉宗洸,以及以前反核、現在擁核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是台灣能源先知。葉宗洸直指台灣能源重押在一般存量僅7至11天的天然氣,完全不符能源安全維護的標準;童子賢認為天然氣有三個缺點:一是排碳與燃煤同樣很嚴重;二是成本高昂,價格起伏比石油大,第三個缺點是天然氣難以大量儲存,因此台灣安全存量有限。「不一定需要真的發生戰爭,只要離岸數百公里海上封鎖,所有一周一次運載天然氣的船不能靠近,十天左右,台灣發電的天然氣就會用罄」。
他們點出大家明知、卻規避思考的一大問題,一旦大陸進行圍台鎖台,台灣能源問題怎麼辦?從幾次解放軍演,都出現過運汽船無法靠港、怏然而去的清況,則解放軍鎖台,就會如童子賢所預言「運載天然氣的船不能靠近,十天左右,台灣發電的天然氣就會用罄」的困境。
民進黨政府在停核前提下,大力宣導綠能,但耗費鉅額民脂民膏搞太陽能及離岸風電,數百億的公帑圖利風電外商,太陽能則廣徵農地破壞國土,2016年至今所謂的綠能僅提供5%的電力,此外,就靠化石燃料,而且比例高達80%。
廢核後,兩項綠能以台灣的先天條件,永無可能突破5%的限制,5月核三除役後,化石燃料的占比將高達95%。但這兩項能源都無法自主生產,完全依賴進口。國際對石化燃料的限制,影響台灣的採購,一旦化石燃料來源出問題,台灣就面臨斷電之虞。
葉宗洸說去年整體火電占比來到83.5%,創5年新高。蔡政府8年前的規畫,核電陸續退場後,可由20%再生能源銜接無碳電力供給的任務。但再生能源整體開發進度落後,去年前11個月的電力供給僅占11.1%。光電與風電雖然發出220億度電力,但仍難以填補核電占比下降後的缺口,甚至還增加電力供給的不穩定性。不搭配無碳基載電力,再生能源難撐大局。
截至去年11月煤電占比仍高達39.7%、氣電占比42.3%、油電占比1.5%,8成以上的火電占比,不僅不利於減碳,更無助於空汙抑制。葉宗洸因此認為,平均每度成本僅1.42元的核電若能續用,短期內便可大幅改善台電的財務狀況,即使僅核二、三延役,1年供電312億度便足以讓台電獲利640億元。無碳的基載核電增加,排碳電力占比自然下降,不僅空汙有解,核燃料長達18個月以上的安全存量,更能有效提升我國的能源安全。
國際憂心台海情勢發展下去,縱不致馬上爆發戰爭,但大有可能大陸鎖台,台灣能源絕大部分仰賴進口,再生能源杯水車薪,民進黨非核神主牌,最終會扼殺台灣能源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