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啟動援助緬甸強震關懷與祈禱及募心募愛

3月28日緬甸發生震矩規模7.7M強震造成嚴重傷亡,慈濟除透過緬甸當地慈濟人立即啟動賑災關懷外,也備妥賑災物資及結合國際救援團體投入緬甸震災援助,同時從3月31日及4月1日,慈濟靜思精舍、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慈濟醫療及教育志業都啟動募心募愛及帶領祈禱,透過善念共振,凝聚大家的力量,幫助災民和災區家園重建。

花蓮靜思精舍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4月1日中午13:30分,花蓮靜思精舍在依往常進行午間祈禱時段,特別由精舍師父、清修士、慈濟志業體主管、同仁及志工擴大進行為緬甸震災祈禱及募心募愛。
自從3月28日緬甸震災發生後,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立即啟動關懷機制,透過台灣本會與緬甸慈濟人進行緬甸境內及跨國與結合國際救援一起投入震災關懷。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匯整相關可以立即投入協助緬甸賑災的管道與方式,結合國際組織進行人道援助的關懷。
同時,參與花蓮靜思精舍午間祈禱的精舍師父、清修士、志業體主管員工與志工也踴躍響應援助緬甸震災募心募愛活動。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3月31日中午,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帶各科同仁、志工團隊在一樓大廳虔誠祈禱。


林欣榮院長表示,非常感恩願意在這個時刻一起響應的同仁,共善的力量很大,當遭遇天災人禍時,保有一份最虔誠的心,人人將自己的善心善念集結送到災區和全世界,上達天聽諸佛聽,,讓這個世界災難平息。
林院長接著也帶領院長室,以實際行動首先投下第一顆愛的種子,拋磚引玉,捐出善款與竹筒,期待涓滴愛心匯聚幫助災民。也藉由一點一滴的匯聚,募集善良善緣善念,彌平災難的傷害,讓愛的循環遍布全球。

花蓮慈濟大學與教育志業基金會

慈濟大學4月1日舉辦「馳援緬甸強震」祈禱,不同國家的師生同仁,透過善念共振,凝聚大家的力量,幫助災民和災區家園重建。
一早來自三校區的師生帶著他們的竹筒和祝福,聚集在中央校區慈悲喜捨大廳為緬甸祈福。


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表示,地震的威力無遠弗屆,在地震頻繁的花蓮,我們非常有同感,有災難的地方一定有慈濟人的身影,身為慈濟的學校,在大難中更要付出我們的大愛。
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表示,地震至今還無法與緬甸姊妹校的教授朋友聯繫上,今天透過師生虔誠的祈禱,為地震往生者祈福,也希望傷者能早日的恢復健康,大家都曾經歷過地震的恐怖和可怕,希望人人保持戒慎虔誠。

台北慈濟醫學中心

台北慈濟醫院於3月31日午間舉辦「緬泰地震虔誠祈禱祝福會」,趙有誠院長帶領醫護同仁、慈濟志工以及來院大德共聚善念,募心募愛,為緬泰災民祈福。


趙有誠院長說,上人教導有福的人要走進去,2008年緬甸風災,慈濟即刻前往救災,因此結緣,相信現在及未來的援助與重建慈濟不會缺席,所以今天同仁、志工以及來院大德的愛心,也一定會在 上人帶領下,及時給予災民最適切的幫助。」
伴隨溫暖的〈祈禱〉歌曲,台北慈濟醫院同仁響應募心募愛,也牽動來院大德送上祝福,將滿滿愛心投入大竹筒。

台中慈濟醫院

台中慈濟醫院31日特別舉辦午間祈禱,醫院同仁與社區大德踴躍參與,透過集體祝禱與善心挹注,將無形的慈悲化為跨國救援力量。


簡守信院長指出,緬甸當地政局不穩,加上強震與酷熱氣候,災民承受極大壓力,失去家園與親人的痛苦尤為沉重。慈濟秉持慈悲精神,透過募心募愛,希望凝聚更多資源,將善念化為實質助力,援助災民重建家園。
出席活動的醫院同仁,紛紛捐出平日存下零錢累積的竹筒,此起彼落的清脆聲響,敲出大家的慈悲與同理,落實行動發揮安定人心的作用。

大林慈濟準醫學中心

大林慈濟醫院與斗六慈濟醫院於3月31日中午在院內大廳舉辦「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 馳援緬泰強震」祈福會,邀請全院同仁及各階層主管共聚一堂,以虔誠心念祈禱天下平安,並發起募心募愛活動,盼能協助受災民眾早日重建家園。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緬甸發生世紀強震,帶來無限哀痛,生命無常而脆弱,我們雖身處台灣,卻與受災民眾心意相契,期望凝聚眾人愛與善,為千里之外的災民帶來安定與生存的力量,透過這份關懷與行善,讓愛的能量從台灣擴展到世界各地,使人生更加圓滿。」

斗六慈濟醫院

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也在同一個時間,帶領近50位同仁、志工與民眾在五樓佛堂,匯集眾人的愛心與力量,共同「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


簡院長表示,這次緬泰強震,集合全院同仁虔誠祈禱,希望尚未獲救的人能夠透過現代化的機器而得救,往生者也能得到超渡。天災地變無法避免,但如果我們懷抱虔誠的心念,能將這份心念化為祝福,讓天下能無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