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同學會讓朋友成為人生下半場的主軸

【記者陳良安鹿谷報導】南投縣秀峰國小於民國47年7月3日的畢業學生,最近大家看到老照片,開始熱烈討論學生時代的回憶,連現任校長陳俊豪也說:大家多80歲以上的老學生,我喜歡的樣子都還歷歷在目。他懷念地說,「到了這個年紀,懷舊真的挺不錯。」

召開同學會的興盛也創造了不少社會現象、一群秀峰國小同學從幼年7歲~80歲的學生,昨天召開同學會,當年全班52位學生至今只剩23名,其中陳月雪、黃色珠二同學由台北趕回母校參加,大受好評。

召開同學會懷舊即意味著和往日連結。勾起懷舊情緒的要件可以是有形的物,也可以是無形的情感。而同學會剛好涵蓋了這2項要件。它創造了一個特別的空間,讓眾人團聚,感到溫暖。

80歲以後的同學會 是一種人生階段的「心理整合」仔細看看各校同學會舉辦的時間點,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實:不少人會在畢業至少70年以後,也就是80歲前後的同學會。為什麼偏偏是80歲的同學會,特別讓人「有感」?他說,人在20~40歲,正處在渴望功成名就的階段。但50歲以後,工作的壓力減輕、孩子逐漸長大成人,夫妻進入空巢期。「開始要進入閒雲野鶴、與世無爭的階段了,這時候開同學會滿好的。」

老年,是展望未來與回望過去的分水嶺。是人生最後一個時期重視的是心理上的整合。例如,自己的這一生過的如何?有哪些豐功偉業和遺憾?還有哪些事情尚未完成?和老同學相見,讓我們回味美好的往事,修補過去的傷痕,達到心理上的平

圖:秀峰國小第13屆同學會於國父天下為公遺像留影。(記者陳良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