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屯血備戰 賴清德誓當崇禎?

賴清德發布抗中17條策略引發解放軍在台海展開新一輪軍演後,國防部後知後覺想起要建立自己的戰備血庫以因應戰時需求,當然這也引起民間捐血機構的擔憂,會排擠當前的民間醫療書寫需求,而若兩岸真有軍事衝突,血庫自然優先共給前線使用,一般民眾將無血可用,賴清德屯血備戰似乎有意為台獨戰爭做準備,不惜犧牲全民生命也要成就他的台獨大夢,難道就不怕成為民國的崇禎帝嗎?
國防部為了縮短平戰轉換時間,強化後勤保障能力,而在物資儲備、運輸、裝備保養、戰場醫療等領域準備採取的所謂「精進措施」。要在年內建設其首個輸血機構,同時參照美國軍事血液供應機制,在2026年開始施行三軍血液計劃,建立一套血液供應調配系統,並製定血液管理政策,最終確保國軍的醫療血液供應。
我們知道,戰爭期間對於傷者的醫療救治一直是軍事界所關注的熱門話題,能夠左右重傷員能否保住性命的血液保障機制,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足夠的血漿,確保及時、足量輸血,很多傷員即便能夠及時送到醫院,也沒法活著被抬下手術台。許多武裝力量都將血液視為了一種戰略物資,更有甚者認為,軍事醫療系統能否提供足夠的血漿,會對整支軍隊的士氣造成影響,一旦士兵們知道後方血漿耗盡,極有可能引發士氣崩潰。
但血液與彈藥不同,是不可長期儲存的特殊物資,即便在冷凍狀態下,新鮮血液的保存時間也只有數月。因此,在戰爭到來前提前儲備血漿,並在戰爭期間依托捐血系統保證己方的血液供應至關重要。國防部現在推進血庫等戰時醫療體系建設,說明了軍方已極為清楚,在賴清德不斷放出兩岸互不隸屬、境外敵對勢力等危險言論之後,並在台灣內部大搞綠色恐怖的情況下,台海局勢在短時間內難以好轉,且大陸的耐心早晚將被耗盡,兩岸和平統一的大門正逐漸在關閉,最終可能採取武力解決了。所以國防部不得積極屯兵、屯糧、屯血,積極應對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
悲哀的是,中華民國國軍從原本反制台獨的利器,卻因為政權交替變成保護「台獨」的工具,國軍的所有軍事準備,最終都會被賴清德的台獨政權用來在構建台獨防護網,進而確保民進黨政權穩固及自身政治利益。換句話說,國防部現在推動戰時血庫建設,不就正是顯露配合賴清德「以武謀獨」的政治意圖,凸顯出了其試圖透過「醫療動員完備」來製造虛假安全感的險惡用心嗎?但兩岸軍力相比,台獨戰爭終將血染成河,賴清德或許可以透過美國掩護逃走,但台灣民眾家破人亡何其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