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行政失序到罷免惡鬥

近期,台灣政治與行政體系的亂象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公務體系內部討論揭露政務官任用標準的問題,有公務員直指:「台灣選民的素質極度低落,才是民選人員、政務官囂張跋扈的根源。」這番話雖然尖銳,卻道出一個殘酷現實「當民選官員缺乏行政法治素養,卻握有龐大的決策權力,行政亂象便層出不窮」。這種行政失序現象,不僅在官僚體系內部浮現,在政治場域亦有跡可循。
當前台灣政壇正陷入大規模罷免風暴,針對特定立委的政治清算行為,已引發前總統陳水扁、前副總統呂秀蓮等人憂心,認為此舉不妥,有礙國家社會正常發展。台灣從行政決策的失序,到罷免權的濫用,都指向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政治凌駕法治,已成台灣治理體系的隱憂。
台灣的政治體制使政務官來自民選體系,他們的合法性來自民意授權,而非專業考試。因此,許多政務官可能具備政治動員能力,但缺乏行政法、行政程序法、行政中立法及預算法等必要知識,導致政策執行頻繁出現程序瑕疵。而公務體系內的行政壓迫,基層公務員時常面臨來自政務官的壓力,被迫執行不合規的命令。這不僅損害行政專業性,更讓整個體制陷入「人治」的風險。
這些亂象,歸根究柢是台灣行政體系的專業性不足所致,有基層公務員指出,或許某些政務官明白「知道越多責任越大,所以不知道才能超越法規,反正下屬照辦責任歸承辦人」,這可能只是戲謔,卻也道出台灣政治的一大問題,許多政務官根本不了解行政法治運作,卻能憑藉選票掌控國家決策。因此,部分基層公務員主張:「未來的民選官員應該先經過考試,要考行政法、行政程序法、行政中立法、預算法等。」這個建議雖值得探討,但與民主政治的本質有所衝突,然而,強化政務官的法治素養,卻是勢在必行的改革方向。
與行政體系失序相呼應的是,當前台灣政治場域的惡鬥已經侵蝕民主機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這次大規模的立委罷免案,罷免權本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但當其淪為政黨鬥爭的工具,便不再是民意的展現,而是政治惡鬥的延伸。
這次的罷免案,並非單純的民意驅動,而是政治勢力刻意操弄。前總統陳水扁與前副總統呂秀蓮均公開表態,認為這場罷免行動有礙國家社會正常發展。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因為當罷免權成為政黨鬥爭的武器,台灣政治將陷入「你上台,我罷免」的惡性循環。此亂象與行政體系的問題本質相同,當法治精神被政治利益凌駕,國家治理體系將逐步崩解。若今日可以動用罷免權清洗異己,未來任何選舉結果都可能被政治勢力以相同手法推翻,最終傷害的將是台灣整體民主制度的穩定。
台灣目前的困境,不僅是政務官專業不足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治文化已經習慣於「人治」大於「法治」。無論是行政失序、罷免濫用,背後的核心問題都是政治運作凌駕專業,這才是台灣真正的隱憂。因此,政治法治回歸,才是台灣的長久之計,以專業治國,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如果台灣的行政與政治體系不重回法治正軌,那麼無論是基層公務員,還是台灣人民,都將是這場政治失序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