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高雄市現代畫學會雙年展「邊陲的中央-挑戰AI的思維」,21日起在文化中心至真一、二館隆重登場,並聯手其他8間藝文空間策劃系列聯展,以「邊陲的中央」寓意高雄過往文化邊疆的窘境,並反映人工智慧(AI)的衝擊下,藝術家如何因應「獨創性」的挑戰,話題性十足,涵蓋面廣泛,值得各界關注。
雙年展的總策展人、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理事長王富娘表示,這次展覽在高雄算是首創,主場展至真堂集結40位藝術家、72件作品,探討AI技術對人類思維、創作模式的衝擊,並試圖在全球化與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尋找藝術的核心價值。

主場策展人蘇志徹則丟出「邊陲的中央」這一主題,不僅探討高雄及南部藝術的文化定位,更回應全球藝術生態在AI時代的變革。藝術家透過繪畫、裝置及數位媒體等形式,表達他們對AI技術的反思,從被動適應到積極迎戰,詮釋人類獨有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AI其實很簡單,只透過電腦,將藝術極大化同時極端細膩化,並將創作過程極度精簡化;其中最讓藝術界無法忍受的是,它將模仿行為合理化、規格化甚至量化,一時間讓藝術家不知如何因應。
王富娘也點出這次雙年展的最大亮點,以「遍地開花」的展覽模式,攜手高雄8間藝文空間,將藝術帶入社區,各策展人圍繞「邊陲的中央」發展子題,探索AI與藝術交匯的多種可能性,不同面向的觀點共存對話,以深化展覽的文化內涵。
例如,4月12日起在橋頭白屋藝術空間登場的《邊陲的中央》:叫我Honey,策展人林麗華聯手南風劇團團長陳姿仰,為系列聯展中,唯一一場展演兼具,場地就在橋頭糖廠,量身訂做「幸福·歡樂」主題,透過表演者的「藝術語彙」,達到另類創作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