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川普丟包 澤倫斯基大夢未醒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並發表演說,呼籲歐洲「是時候打造自己的軍隊」,並重申絕不會接受「任何背著我們達成的協議」。顯然對川普私下與普京就俄烏停戰的談話內容拒絕買單,若澤倫斯基不接受兩強的停火協議,短期內,僵局與局部激化並存;長期看,若無法達成政治妥協,戰爭可能演變為「凍結衝突」,或隨某一方資源耗盡而被迫終局。
俄烏戰爭在2025年初的最新局勢和專家分析,俄羅斯與烏克蘭未來的發展可能呈現以下趨勢與變數,俄羅斯在東部頓巴斯地區持續推進,逐漸包圍並控制更多城鎮。雙方均面臨人力短缺問題:俄羅斯依賴朝鮮等盟友支持,烏克蘭考慮降低徵兵年齡至18歲以補充兵源。
雖然俄羅斯每日傷亡約1,500人,但俄軍仍可透過集中資源和調整戰略維持攻勢。烏克蘭則依賴西方軍援,但川普政府可能減少援助規模,甚至限制遠端武器使用,削弱烏軍反擊能力。目前來看,兩軍已經陷入長期化的消耗戰。
川普想要推動停火協議,由英法部隊監督,但缺乏北約集體防禦機制,停火脆弱性高,就像當年的《明斯克協議》。若西方援助中斷,烏軍或許會失去第聶伯河以東領土,俄實現去軍事化目標,但面臨長期佔領成本與國際孤立。烏克蘭使用西方遠端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例如石油設施,則可能引發俄更激進報復,甚至動用戰術核武器。
由於俄烏雙方均未取得壓倒性優勢,戰線可能進入「凍結」狀態。若俄羅斯認為仍有勝算,談判意願將極低;烏克蘭若失去外援,防禦體系或崩潰,導致更多領土喪失。此外,俄羅斯經濟雖受制裁影響,但仍可轉向中國、印度等夥伴維持韌性,而烏克蘭經濟則因戰爭消耗瀕臨崩潰。
澤倫斯基不願接受美俄協商的精神,亦即承認失去部分領土以換取和平,但他面臨烏克蘭民間社會的不滿壓力,民眾對戰爭疲勞感上升,支持談判的比例波動(57%支持,但僅33%願做領土讓步),澤倫斯基的支持率也因戰事不利而下降,澤倫斯基喊話若沒有美國支持,烏克蘭的生存機會將非常渺茫。看得出澤倫斯基還是在幻想著川普能夠像拜登一樣繼續支持烏克蘭,但國際現實如此,澤倫斯基的春秋大夢猶如賴清德的台獨大夢一樣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