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高雄醫學大學所申請的教育部第四期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四件提案全數通過,見證該校在地方創生及環境永續發展領域的成果,更展現深耕場域、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致力成為大學社會責任的典範。
高醫大表示,「永續不只一夏-那瑪夏及國際偏鄉永續發展計畫」是這次通過提案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USR計畫,由該校生命科學院主導的跨學院團隊,長期耕耘的國際型USR計畫,成功打造資源共享的「生態廊道」,並在教育支持系統上協助那瑪夏區新生代找回族群文化認同,推動當地族人人才培育。
高醫大那瑪夏USR團隊不僅深耕地方,更成功擴展至新南向夥伴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尼及印度等,其中一項重要成果,是無螫蜂養殖技術成功移轉給菲律賓,成為計畫中的一大亮點。
而「空污下的大學社會責任-環境教育與健康促進永續發展計畫」,以南高雄工業區(小港區、林園區、前鎮區、大寮區)為主要實踐場域,結合高雄醫學大學與小港醫院的專業資源,透過醫療照護及環境教育人才培育與場域在地實踐計畫,開設成立「空污環境與健康生活學分學程」,並將課程和場域緊密連結。
針對在地空污現象,引領師生創造「跨域價值」,用「人才專業力」與「在地實踐力」教學相長及傳承經驗,將「知識力」轉化成深耕在地發展的「經濟力」,發展環境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成效良好,更將大學的社會影響力,從區域延伸至全國乃至新南向國家。
高醫大校方認為,第四期USR計畫全數獲教育部通過,展現專業的實力,與創新的社會責任,並透過校內外資源,整合與教師參與激勵機制,將成功的經驗傳承並持續發展,讓學術與社區的連結能進一步走向國際,為健康促進與環境永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