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向來自中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貨品加徵關稅,「關稅魔人」川普正式揮舞關稅大棒,但也旋即引起加拿大與墨西哥反擊,全球經貿正式進入混亂的未知領域。川普正在發動「史上最蠢」的貿易戰,他的目的其實只是想增加短暫的稅收,猶如沙漠旅人飲鴆止渴,最終美國經濟還是會被這把雙面刃砍成重傷。
美國媒體分析,川普對鄰國進行經濟攻擊的理由完全無法令人信服,川普稱向加墨開徵關稅是為了解決美國芬太尼(fentanyl)危機,但是如今看起來,芬太尼只是藉口,關稅並非手段,「關稅」本身就是川普的目的,只是要錢。
川普好像認為美國應該發展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將貿易逆差視作毒蛇猛獸,好像美國不應該從國外進口任何東西,好像出口產品到美國的國家都是從美國身上佔了便宜,但是這不是今日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完全封閉的經濟體如果真的實現,也不會帶給美國民眾想要的生活。
川普想通過加徵關稅等手段試圖縮小貿易逆差、保護美國產業。這一政策對美國民眾的影響複雜且多面,涉及經濟、就業、物價和社會層面。他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最高達25%)直接提高了電子產品、服裝、家電等消費品的價格。例如,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顯示,加徵關稅導致美國家庭年均多支出約1,277美元(2019年數據)。而供應鏈傳導效應,許多美國企業依賴中國製造的零部件,關稅推高生產成本,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再者若中國對美國大豆、豬肉等農產品加徵關稅,將導致美國出口大幅下滑。2018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75%,農民庫存積壓,價格下跌。為緩解農民損失,聯邦政府還得撥款280億美元補貼,但未能完全彌補長期市場損失,部分農場因收入不穩而破產。
美國對加墨加徵關稅雖短期保護了少數產業(如鋼鐵),但多數民眾和企業承擔了成本上升、就業流失和物價上漲的代價。報復性關稅進一步打擊農業和製造業出口,加劇區域經濟矛盾。保護本土產業的代價就是由消費者、農民和下游企業共同買單,在高度整合的區域供應鏈中,單邊關稅更易引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悲慘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