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庄哨角鳴響 民俗文化薪火相傳

【記者彭勝郎台中報導】民俗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神明出巡時駕前哨角隊聲響助神威,哨角低沈的鳴音可以展現莊嚴的排場,在哨角聲吹起的同時也預告了主神即將駕到來的訊息,在當代神明出巡、進香、遶境陣頭中,屬於相當常見的駕前隊伍。台中市新社區山頂庄(中正里),近來常可以聽到哨角低沈的鳴響。
台中市新社區中正里張鳳梅里長表示,在九庄媽爐主府,每星期二晚上,都有十餘位庄中青年在石岡「石忠宮」哨角隊羅啟政的指導下努力練習,希望可以將這個在九庄媽過爐繞境中近乎失傳的薪火傳承下去的民俗文化。
張鳳梅里長表示,「新社九庄媽繞境」於2009年由台中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民俗」,成為文化資產保存法所保護的之無形文化資產。他說這個民俗文化流傳已經超過兩百年歷史

圖說2:為搶救失傳的傳統民俗文化的哨角吹奏人才,每星期二晚上庄中青年會揪團練習。(記者彭勝郎攝)
圖說3:有神無廟新社九庄媽由爐主府輪流供奉。(記者彭勝郎攝)

在社會環境快速變化中,許多傳統的陣頭日漸凋零,如大旗鑼鼓班、哨角隊、執事隊等,許多輪值庄已經找不到人手參與繞境執事。張鳳梅里長說,大旗鑼鼓班1997年由地方人士發起,在政府的協助下恢復運作,同時也喚起在地民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如今各庄鑼鼓除了在九庄媽遊庄或過爐時擔任神明駕前樂團之外,如有鄰近庄頭慶典、友宮廟會也會出陣相挺。
哨角這種更需體力與肺力的陣頭,社會環境的變遷,年輕人出外工作,在老一輩退出繞境隊伍後,很難找到人傳承,失修的哨角只能成為文化館收藏的文物。
新社山頂庄九庄媽執年委員會總幹事陳俊良,對文化無法傳承感到憂心,發起募捐購買新的哨角,並邀請羅啟政前來教授。他號召庄內年輕人,每個星期二晚揪團在一起練習。山頂庄爐主府傳出低沈的哨角聲,將此一傳統文化的薪火熊熊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