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16歲的程小弟,4年前因常不明原因瘀青,仔細檢查後,診斷為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定期接受輸血治療。之後,輾轉來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尋求兒童血液腫瘤科巫康熙主任的治療,因為沒有完全吻合的親屬骨髓,故先給予近年來較新的方法,免疫藥物加TPO-RA藥物治療,開始時反應不錯,但減藥後,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再次復發,這時以程小弟的情況而言,造血幹細胞移植(又稱骨髓移植)應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然而,缺乏完全吻合的骨髓使得移植風險增加,考量到程小弟的年紀尚小,如何以安全的方式治癒他的病症成為團隊的重要課題。”
巫康熙表示,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雖然不是惡性,但其治療難度卻往往超過許多惡性疾病。該病的患者骨髓失去正常的造血功能,導致白血球數量下降,易引發嚴重感染,甚至可能致命;同時,患者常伴隨嚴重貧血,需要輸血以維持基本生活。此外,血小板低下則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腦出血,危及生命。
巫康熙指出,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少見的疾病,在兒童或年輕的病患,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這疾病很重要的方式,但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要有完全吻合的造血幹細胞,才會有較好的成功率。儘管半吻合造血幹細胞移植克服了吻合問題,但仍需面對植入失敗、排斥和感染等挑戰。巫康熙團隊正在將全球最新的技術進行改良,採用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取代傳統的骨髓抽取方式,這新方法在全球尚未有人使用,希望能將這種“巫康熙式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半吻合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推廣至世界各地,特別是在缺乏骨髓庫的國家,為更多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帶來新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