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攜手中研院 培育原民人才打造原鄉AI

慈濟大學與中央研究院攜手推動「AI到原鄉」,在人工智慧及原住民人才培育方面加強合作,縮短城鄉數位落差。為了讓年輕學子了解中研院的研究成果,近距離接觸前端科學技術,19日,慈濟大學50位師生在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資中心)李佩穎主任的帶領下,從花蓮北上中研院參加「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到中研院院區,大家在臺灣最高學術殿堂,了解國家科學與人文領域的最新發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黃世彬博士帶領,參觀了「福爾摩沙 蕨·響」特展。

這次參訪活動由慈濟大學原資中心主辦,主題為「原就力-中央研究院Open House參訪活動」,原資中心表示,中研院的開放活動內容豐富,包括科普演講、實驗室開箱、手作體驗及影片放映等,希望讓大家根據興趣探索不同領域,進一步體驗科學的魅力,原來科學就在你我身邊,也可以透過趣味的方式學習。

布農族巫師祭特展「liska taisah tu bunun(做夢的人)。

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黃世彬博士帶領,參觀了「福爾摩沙 蕨·響」特展,了解台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還參觀由民族學研究所舉辦的布農族巫師祭特展「liska taisah tu bunun(做夢的人)」,這次參加活動50位師生中,有30位原住民籍師生,從參觀展覽中,讓不同族群的師生深入了解布農族的傳統文化與祭典。

參觀了「福爾摩沙 蕨·響」特展, 了解生物多樣性。

中研院的開放院區活動,真的是知識滿滿,主題演講有「未來世代的必修課:能源與AI科技」,各種深度的靜態展覽,還有將近300場互動的科普活動,讓人根本玩不完!活動中,還有同樣來自花蓮卓溪鄉太平國民小學設的攤位「語法探險:布農語句子解謎之旅」,他們今年獲得「2024年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實體發明組教育類冠軍,慈大師生也特別前去加油打氣。

參觀展覽中,讓不同族群的師生深入了解布農族的傳統文化與祭典。

更令同學們驚喜的是,對原住民人才培育很有心的廖俊智院長及關心原住民孩子教育的原住民林倩綺立委,都特別撥出時間與同學們座談合影。廖俊智院長表示,希望透過Open House活動激發同學們對科學的興趣,若將來有機會走上研究之路,也歡迎與中研院合作,多多利用中研院的研究資源。林倩綺立委說:她小時候願望是希望有機會成為院士。廖院長則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繼續加油!這不是遙不可及的夢,大家未來都有機會成為中研院院士。」

廖俊智院長、林倩綺立委,特別撥出時間與同學們座談合影。

這趟知識之旅,讓同學們都忍不住直呼「好玩!有趣!」第一次到台北的護理科二年級鄭嘉惠同學說:「可以透過展覽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真的很棒。」在這次的參訪活動中,同學也看到中研院在保存和推展原住民文化上的努力,醫科所博士班一年級太魯閣族賴素研同學參與活動後有感而發地說:不管人類文明或科技如何進步,都還是要去尋找自己的根,不能忘記自己的本,更要以自己的身份為傲。

廖俊智院長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 繼續加油, 未來若走上研究之路, 可多多利用中研院資源。

慈濟大學位於全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花蓮縣,至今已經培育了超過3000位原住民學生,涵蓋醫護、公衛、資訊、管理、語言傳播等多個領域。慈大原住民博物館內藏有16族數百件珍貴文物,中研院則擁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獻與研究成果,兩者攜手合作,為原住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及人才的培育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除了原住民人才培育,慈濟大學與中研院在人工智慧領域,積極推動「AI到原鄉」,透過慈大長期在花東原鄉耕耘服務社團和志工,由中研院培育學生為AI種子,撰寫AI應用教案並經過篩選後,將這些教案推廣至原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