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IPM技術落地實作團授旗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農業部農業試驗所30日舉辦「百香果IPM技術落地運用~齊心打拼向前行」記者會,展示百香果IPM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策略)技術落地應用的歷程,並發表具有農藥減量效益的IPM應用策略。

在百香果專家輔導團與22位農民實作團的傳承儀式與團呼中達到高潮,鼓舞更多農民一起加入百香果IPM實作團隊,擴大實作面積,翻轉產業仰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現況,使整體百香果生產鏈得以安心永續地發展,進而打造臺灣百香果產業的優質形象。

農試所表示,百香果具有多元利用價值,可鮮食也可加工,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之一。在臺灣,百香果為高經濟價值的果樹,鮮果更是供不應求。南投縣埔里的百香果栽培面積超過640公頃,佔全台總面積的67.1%,素有「百香果的故鄉」美稱。然而,近十年來歷經霸王級寒流、強降雨和高溫等環境衝擊,以及病蟲危害頻繁致使防治成本增高,也導致農藥殘留疑慮居高不下。

農試所表示,為了讓更多百香果農民可以加入實作IPM,加速創造農藥減量的安心農業環境,該所自112年起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合作組成「農業部中區百香果IPM團隊」,擴大辦理百香果IPM講習宣導會,113年埔里大坪頂地區已有22位百香果農民主動認養IPM實作田區,成為「百香果IPM實作團」,定期召開經驗交流共識會,齊心讓百香果的故鄉風華再現,產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