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上大學嗎?

台灣在面臨少子化影響,各大學錄取名額遠超過實際報考人數,出現大缺學生的倒閉潮。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日益嚴重,不僅畢業生所學專業與職場需求脫節,還有在科技不斷創新的世代,很多工作以被數位科技取代了,我們不僅質疑大學教育的必要性與實用性,同時也要檢討,大學教育有培養出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水準與能力嗎?我們要認真全面思考,是否我們的孩子都需要上大學,尤其當下大學生與高中職學生的素質,並沒有明顯差異時。
少子化現象的確影響人口結構,對高等教育體系產生衝擊也大,而招生人數減少,使得許多大學面臨經營困難,甚至不得不考慮停辦。雖然教育部門在此政策上多次調整以應對,提出降低大學錄取門檻、推動大學整併等,然而,這些措施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還有待觀察。少子化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大學高等教育品質的下滑。由於招生壓力,部分大學不得不降低錄取標準,這導致一些學生在入學時的基礎能力不足,大學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學生學習效果自然也無法達到預期。
大學生是否具備大學生應有的素質、水準與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許多中小企業主對應屆畢業生的評價並不高。他們普遍認為,大學生在專業知識、實際操作能力、職場適應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諷刺的是,不少學校花盡心思,要擠進媒體評選所謂的企業最喜歡的大學迷思,而不是落實教育初衷。
現代職場要求員工具備多種能力,包括溝通協作、創新思維、壓力管理等。事實上,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並不理想,原因在於大學實施了學生評鑑老師的制度,太嚴格的老師不受學生歡迎,影響考績,按表授課就好,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教育目的。
既然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存在問題,那麼,大學教育是否真的必要呢?大學作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了系統的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平台,雖然存在專業與職場脫節的問題,但大學教育依然是獲取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且許多職業對學歷有明確要求,大學學歷已變成求職的基本門檻,而大學實則是提供學歷的工廠,而不是提供學問的殿堂。
大學教育是否必要,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教育的本質與目標。當前的教育體系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大學依然是獲取知識、提高技能、拓展人脈的重要途徑。關鍵在於如何改革與提升大學教育的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培養出具備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優秀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回答那個關鍵問題「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上大學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須建立在一大前提之下:大學教育進行深刻全面的變革刻不容緩,而非只是政治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