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妏、劉士鳳 庭院深深中以藝文生活化美學經營「迪兒咖啡館」

【記者吳惠民桃園報導】在一個無風無雨、不冷不熱舒適的中午,應台藝書畫學會理事長葉蘭香之邀,前往位於桃園市平鎮區中豐路168號「迪兒咖啡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庭院深深、深深庭院,在翠木扶疏掩映中矗立的3層樓透天建築,推門而入,滿室藝文氣息撲面而來,挑高的牆面掛滿多位書畫家的精心作品,除了吧檯,還有可供音樂人演奏的音樂室,以及偌大的咖啡廳堂可以機動性調整成會議或進行音樂會及各類儀式的空間,為市面上少見具有如此多功能之咖啡館。

藝術家林義敏(右一)、劉士鳳(右二)、葉蘭香(右三)、許春娥(右四)、邱垂榮(後立者)、王慈榮(左三)、黃炎明(左二)、陳文政(左一)歡聚於「迪兒咖啡館」。(圖:記者徐玉英攝)

台藝書畫學會理事長葉蘭香表示,「迪兒咖啡館」是他的學生劉士鳳與其姊姊劉育妏共同經營,姐姐劉育妏原在餐飲業、妹妹劉士鳳在壢新醫院任職,為了方便照顧90多歲的父親而選擇回家創業,將原來的透天厝,改為蔬食咖啡館,館內所有飲、食皆是姊妹親製,兼顧健康與美味。此外,因劉育妏擅長爵士鼓、妹妹劉士鳳專精古箏演奏外,又喜愛繪畫而成為她繪畫班學生之一,表現相當傑出亮眼!同時「迪兒咖啡館」還提供書畫、音樂人可隨時現場揮毫、演奏場地,成為與眾不同既賞心悅目又悅耳的藝文場館。

台藝書畫學會理事長葉蘭香(左)感佩於姊姊劉育妏(中)、妹妹劉士鳳(右),為照顧90多歲高齡父親回家創業,共同經營「迪兒咖啡館」已6年。(圖:記者徐玉英攝)

劉育妏、劉士鳳指出,她們在決定經營咖啡館時,思考著如何與滿街的咖啡館區別?以及能為我們存在的土地做些什麼?因為喜愛藝文,又感嘆台灣藝文生活化的紮根未深!有見於德、法等歐洲國民,在假日會攜家帶眷到羅浮宮、奧賽等美術館去看展或去音樂廳聽音樂會,讓孩子從小浸淫在藝術中,所以生活的美學能從小養成!因此,決定將「迪兒」營造成一個藝術空間,讓藝術家有舞台展現其創作,達到帶動藝文生活化的美學經營。也期望民眾來喝咖啡、用餐的同時可以欣賞到各個藝術家的原創作品,讓社區民眾在踏進咖啡館的同時,就有如進入美術館,欣賞到藝術之美,也同步吸收藝文的美學,以滋養身心靈的美學觀。

邱垂榮(左一)、吳惠民(左二)、許春娥(左三)、葉蘭香(左四)、林意敏(右四)、劉士鳳(右三)、鍾銀員(右二)、胡秀昀(右一)於「迪兒咖啡館」相見歡。(圖:記者徐玉英攝)

劉育妏、劉士鳳說明,「迪兒」不但讓藝術家有一個親民的在地展覽空間,也讓民眾所參與的繪畫、書法等,無論長青班、社大班或是個別班,可以在「迪兒」舉辦個人學習的成果展或師生聯展等,讓學習不再漫無目標,埋沒成果,讓藝文學習者能在有小里程碑的模式中,得以堅持學習,「迪兒」也期能藉此為藝文之推廣盡一份心力。除此,她們也鼓勵音樂藝術的分享,每年辦理1至2次的音樂沙龍或音樂成果發表會,讓喜愛音樂的朋友可以更親民的接觸到音樂的演出,及讓學習樂器的朋友們藉由活動,看到自己一年比一年進步而更有動力於在音樂學習這條路上。

邱垂榮(左一)、吳惠民(左二)、許春娥(左三)、葉蘭香(左四)、林意敏(右四)、劉士鳳(右三)、鍾銀員(右二)、胡秀昀(右一)於「迪兒咖啡館」相見歡。(圖:記者徐玉英攝)
邱垂榮(左一)、吳惠民(左二)、許春娥(左三)、葉蘭香(左四)、林意敏(右四)、劉士鳳(右三)、鍾銀員(右二)、胡秀昀(右一)於「迪兒咖啡館」相見歡。(圖:記者徐玉英攝)

葉蘭香則強調,劉育妏、劉士鳳姊妹倆,除了對父母的孝心讓人感佩外,更可貴的是,對書畫、音樂等藝術推廣的用心良苦,因此,她希望愛好藝文的朋友能多支持、利用「迪兒咖啡館」,無論喝咖啡、品嚐美味的健康蔬食餐、抑或各種會議、藝文活動之推廣、進行,都是極佳選擇。